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刘泮峒:丹青写意趣 翰墨传真情

日期:2024年10月29日 22:06

刘泮峒 教授


人物简介:

刘泮峒,1945年6月出生,河南开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史馆馆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现任职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开封书画院艺术顾问、开封市政协书画院艺术顾问、开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

几十年以来一直在河南大学从事美术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基础素描的基本理论和技法,对造型的基本规律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总结出了《素描百韵歌》。其花鸟画作品曾入选1、2、3、6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1、2、3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中国书画名家大展》《首届全国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六大古都中国画联展》、1—13届《河南省中国画艺术展》、1—13届《河南省花鸟画作品展》《中国气派——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画家学术邀请展》等省内外大型美展。《雪里红》获《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落霞》获《河南省著名中国画家精品展》精品奖,《竹雀图》获《河南省第三届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多幅作品报刊刊登发表。先后举办《刘泮峒素描作品展》《刘泮峒写生作品展》《刘泮峒花鸟画作品展》。在深圳、郑州、开封、周口、漯河等地举办个人中国画艺术作品展。作品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翰墨精品集》《当代花鸟画》《当代花鸟画集》《翰墨天下》《当代花鸟画大观》等画集。代表作有《晨曦》《白梅》《芭蕉麻雀》《凌霄小鸟》《落霞》《碧海一角》等。作品被郭沫若旧居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李可染旧居艺术陈列馆、北京大学、河南日报等文博单位收藏。出版有《素描》《基础素描作品选》等著作。发表论文《素描规律初探》《关于素描基础训练中“整体”问题的思考》《素描基础训练中思维问题的分析》《花鸟画创新随想》《画圣之乡多名家》《试论花鸟画形象极其构成》《用生命铸就史诗》《王威艺术散论》等。

立志传承  艺术圣殿沐春雨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的校园里,在操场上,在图书馆前的梅园里,亦或是紫藤、凌霄盛开的花园里,时常会遇着一位花白头发、身材瘦高的老者。春天,他来看牡丹和紫藤花,感受生命的勃勃生机;夏天,他驻足火红的石榴花前和凌霄花藤架下,体味夏花之绚丽;秋天,独爱的悬崖菊,总是让他想起默默无闻、自带芬芳的人生姿态;而寒冬的腊梅也少不了与他来一次心灵对话。有人说他从血脉里延续了传统文人的“士气”和“逸气”,也有人说他是最接地气的美术教育家和画家,他就是美术学院刘泮峒教授。他执教于河南大学半个多世纪,精心躬耕着那片充满希望的艺术园圃。

刘泮峒生于19456月,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战乱和贫困伴随童年的生活。他生长在丹青世家,其父刘晓晚先生是花鸟画家,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师从艺术大师刘海粟。刘泮峒从小耳濡目染,加之千年古都开封厚重的文化熏陶,使他对绘画这种传统艺术十分喜爱。

1963年,时年18岁的刘泮峒考取了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受教于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叶桐轩、贺志伊、马基光、宋惠民、王威等先生。求学期间,恩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湛的绘画技巧、传统文人丰厚的文化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追求以及河南大学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学术氛围,熏陶和浸润了他的青春理想,强化了他对传统绘画的思想承载和致力于弘扬“真、善、美”的责任意识,这为他以后的艺术之路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认真聆听诸恩师的教诲,对传统绘画中不同风格、流派的花鸟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习。通过对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钟爱花鸟画的大师作品认真品味,反复揣摩,掌握其中真谛,在融众家之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在《深切的怀念,永远的记忆——纪念著名国画家贺志伊先生逝世35周年》一文中,他写道:

恩师为人耿直,心地善良,性格乐观开朗。几十年来,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还担负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为各级重要场所创作大量的艺术作品。除此之外,贺老师还热情的接待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群众,认真和他们交谈,满足不同人员的不同要求。这些人中既有来自基层的农民、工人,也有普通战士、学生,既有省内外的美术爱好者、记者,也有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他都以自己满腔的灼热情感来欢迎大家,一起共话祖国的美好未来,积极探讨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坦诚交流艺术创作中的切身感悟,相互切磋绘画艺术中的表现技巧。一切都是那样的家常温馨,那样的平易近人,无拘无束,使每位来访者都贴切的感受到先生慈祥和蔼的大家风范。

在《凌霄怒放火样红——纪念著名美术家马基光先生逝世30周年》一文中,他这样写道:“恩师多次告诫我一要熟悉生活,观察生活,二要熟悉传统,二者不能偏废。”

在《王威艺术散论——记王威教授从艺六十年》一文中,写道:

王威先生温文尔雅,性格内向,深沉稳重,不善言谈。他处事严谨低调,与世无争,淡泊名利。教学中默默耕耘,一丝不苟,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几十年来始终坚信‘遇事不要贪,闭门是深山’的人生信条,沉稳中见睿智,无言中见坚毅。他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光。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把人生最宝贵的时光贡献给了祖国的美术教育事业。

从这些纪念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对前辈先生们的深厚感情他得益于先生们亲传亲授先生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执着的信念、不懈的艺术追求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无疑对青年时期的刘泮峒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恩师们引领他走上艺术学习的道路,也成为他做人做事的榜样,得此良师,人生之大幸事。

毕业之后,刘泮峒先后到部队农场以及开封县等地参加劳动锻炼,正是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深切体会到农村农民生活的不易,同时,他做一些美术宣传和教育工作,他说:“劳动实践既是为社会服务,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锻炼。”因此,这一时期成为他一生难忘的经历。

桃李不言  躬耕杏坛守初心

锻炼之后,他回到河南大学艺术系任教。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美术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基础素描的基本理论、技法和中国花鸟画。他对造型的基本规律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主张直观示范的教学方法,重视造型基础的训练,重视写生和学生创作才能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和强调整体、形准这两个基本理念。他在进行人物素描写生时并不急于动手,而是沉着稳定,细心观察对象,分析对象的形体特征,了解对象的生活经历,通过这些观察来选择适合表现对象精神面貌的角度和表情,为写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一直提倡恩师王威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四写”,即写生,速写、默写、临写。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他在长期的教学中对素描规律进行了深入、完整、系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他编写的《素描百韵歌》是高校美术专业素描基础教学首创,为后人学习素描和绘画提供了极具珍贵的经验。

《素描百韵歌》是一篇五言韵歌,共150句,750字,韵歌写道:

素描并不难,理解是关键。

明确一目的,树立三观念。

掌握两方法,对比去查看。

动笔起手前,对象要细观。

……

…… ……

集中与概括,典型更完善。

细心来调整,飞跃在眼前。

此歌非妙诀,苦练才灵验。

我没有问过刘泮峒教授编写这首韵歌的缘由,也没深究究竟写了多长时间,修改了多少遍,我只是觉得虽然这是一首押韵歌,但能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感悟用这样长的篇幅总结出来,也不亚于一篇高水平论文,这是他几十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科学总结,极具学术价值,实属用心了。

刘泮峒教授对待教学工作特别认真。他始终认为“课比天大”,课前认真备课,上课从不迟到,不随意调停课。他常常讲:“我就是一个教美术的老师,教师的职责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我不能给学生留下不守纪律的印象,”针对学生素描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他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础训练。实践证明,只有严格的基础训练,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敏锐感受能力、深刻分析能力和形象表现能力及具有良好艺术素质的学子

从事高等美术基础教学30余年,他深感美术基础教学的重要,深感基础教学天地的宽广。他始终把成绩看的很淡,仍不断学习和提高。他经常给学生讲:“提高没有别的方法,只有两点,一是读书,二是实践。因为美术是一个技能性很强的专业,离开了实践,一切都无从谈起。画是画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从这样的理念出发,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边教学边实践的原则,坚持和学生们一起作画,一起探讨问题,他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

为了更好地总结素描教学成果和经验,2003年11月,举办了刘泮峒素描作品展,此次共展出作品70余幅,他在“说几句心里话——代前言”里这样写道:

几十年来我没有什么光辉的业绩,也无闪光的年华。但值得欣慰的是,在人生风雨的历程中我忠实履行了一个教师的职责。巍巍铁塔,高耸入云;塔铃舞动,清脆悦耳。一切仍然是那样的亲切动人。然而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在生活的风雨中却今非惜比了,面孔上留下了许许多多时光老人雕琢的痕迹。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这个职业给了我朝气和力量,培养了我严谨朴实的作风和诚恳进取的精神。更主要的是,这个职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是和伟大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老人半身写生》 刘泮峒(木炭 原幅53cm×77cm1991年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正值中年的刘泮峒面对“盲目地借鉴西化而否定传统的创新”和“保护传统而又偏激追摹前人的师古之风”时,他已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统的发展”的辩证关系,不被眼下的时风所干扰。在教学和艺术创作中,他始终持辩证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法。他从绘画的自身传统和历史发展的传承高度阐述命题,肯定了“唯有借古方可开今”的论断,这些鲜明而又富有前瞻性的观点,不仅影响了河南大学的学子,而且为当代中国花鸟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他教过的学生现在有的成为高校的教授,有的成为著名画家,有的成为省市美术家协会的领导,但是,每当提起这些学生,他都谦虚地说:“这是他们个人努力的结果,并不是我教出来的成绩。”

道法自然  笔墨当随时代新

老子云: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刘泮峒教授的绘画作品师法自然,贴近生活,清新淡雅,宁静质朴,总能感受到强烈的自然气息。

《开封日报》记者原廷干先生在《辛勤耕耘数十载,笔墨挥洒写春秋——记河南大学教授、画家刘泮峒》一文中这样评价:

他的花鸟画具有谐俗而入雅的特色,谐俗即题材广泛通俗,又有当代文化气息,入雅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文化观的传承和发扬。他笔下的燕子、麻雀、雏鸡、金鱼和紫藤、荷花、牡丹、梅、兰、竹、菊等都是人们常见的、熟悉的。通过对生活中这些平凡事物的描绘,用画面展现作者的心灵情感,并把美的价值传递给更多人。

他精读大自然这本书,十分注意观察生活。他认为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要学会观察美、分析美、欣赏美。艺术创作既要符合艺术规律,又要符合生活规律,要积累生活素材,积累的多了,创作时就能信手拈来。数十年以来,他先后到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峨嵋三峡、湖南湘西北至东北,南至两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收集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2004年举办了个人写生作品展,2005年举办了个人中国花鸟画作品展。

他在写生作品展前言《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写道:

当我在历史的记忆中漫游时,感到一切仍然是那样的新鲜、亲切、朴实,那样的平凡、实在、清晰。虽然这些作品仅是当年的写生,但它却真实地记录了我对生活的真情实感,记下了祖国山河的瑰美壮丽,记下了我探索中的斑斑足迹,它是我生活记忆中最珍贵的形象资料。之所以珍贵,一是这些作品无任何功利目的;二是这些作品体现出了我的真情、真心、真意,无任何虚假的成分;三是这些作品都是经过时代风雨洗礼所残留下来的,对我个人来说具有特殊的精神价值和非同寻常的意义。

刘泮峒先生的“艺道”,就是师承传统的开拓创新之道。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传承至今,如何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让中国花鸟画真正能够从传统的格局中走出来, 一直困扰着当代的画家们。他一直强调要多向生活学习。

在继承与发展上, 如何突破以往陈陈相因的旧局面,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新面貌,大胆创新、迅速发展,是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 赋予当代花鸟画家们的重大历史使命。他始终坚信:“中国画只有深深扎根于传统的文化土壤之中,才能孕育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品,其作品才会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艺术审美价值”。

艺术评论家张书勇先生在《笔墨意蕴下的自然之美——刘泮峒教授花鸟画艺术赏析》一文这样写道:

他的花鸟画有吴昌硕的古朴浑厚,任伯年的清秀灵动,齐白石的简洁概括,集诸家的博大典雅。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他通过对艺术的整合提炼,逐渐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花鸟画语言,十分巧妙地将典雅与自然、飘逸与沉厚、简洁与繁复、严谨与率意融为一体,在意与物、形与神、动与静、墨与色、收与放等语境之间作巧妙的艺术处理,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

他的花鸟画作品具有典雅秀润、追慕自然、向往纯真质朴的人生意趣,展现着大自然原生态的朴实之美。其用笔简洁生动、顿挫抑扬、张弛有度,把勾勒、点厾、没骨等各种技法与塑造对象融合为一体,跌宕起伏中又和谐统一,富有音乐的节奏之美。

先生的花鸟画《紫气东来》240cm×120 cm),画的是春天盛开的紫藤,几枝虬劲的枝干,生发出青绿的枝条,藤条悬垂,紫藤盛开,繁花似锦,清香袭人。在一片紫色的花光中,几只春燕, 聚散有致,凌空飞掠, 神态洒脱。画面构图新颖, 布局巧妙,风格疏朗,用笔洒脱,赋色淡雅,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和精气神。从中不难看出这位植根传统又锐意创新的画家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同时,无论从立意、构图或是笔墨技法上, 对传统花鸟画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绘画语言的自我转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品《雪里红》获《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落霞》获《河南省著名中国话家精品展》精品奖,《竹雀图》获《河南省第三届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等奖项。

《紫气东来》 刘泮峒240cm×120cm) 2014年


他虽以花鸟名世,近些年来在大量的写生基础上,也致力于山水画的研究。从太行的绝壁到贺兰的山麓,从黄山的云海到吕梁的古窑,十多年间,他走过了大半个中国,创作出数百幅山水佳作。他的学生李林钰在《笔墨深情写山川——读刘泮峒先生的山水画作品》中这样写道:“先生的山水画虽然不像传统的山水画,但其中许多表现方法也是均有出处,当用墨时,干湿得配,浓淡相宜,时而米友仁的活泼,时而龚半千的厚重。当行笔时,秃笔无锋,大巧不工,合了篆籀的质朴,并了章草的灵动。”

《贺兰山所见》 刘泮峒 45cm×66cm


多年来,先生不断进行艺术实践与创作的同时,又十分关注艺术理论的研究,发表了多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对历史和现实中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有很多见地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学术性。诸如《花鸟画创新随想》《试论花鸟画形象及构成》《用生命铸就史诗》《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王威艺术散论》等。他还写了多篇回忆恩师的文章,概述恩师高尚的师德和丰硕的艺术成就,这些理论研究从另一方面彰显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艺术修养。

20054月,他60岁退休之前,举办了个人绘画展,回顾60年的生活和工作,他不无感慨地说:

六十年间,我虽然有过这样那样的遗憾和不足,但是,我真诚地对待工作,坦然地面对现实;我在风雨磨难中锤炼意志,我在努力奋斗中自强不息;使我认识到人生价值和意义,明白了什么叫生活,什么叫人生,什么叫志气,什么叫毅力,什么叫奋斗,什么叫奉献,什么叫爱。我的六十年是充实的六十年,是努力的六十年,是付出的六十年,也是采撷、收获和得到的六十年。我生命中第一个六十年已经过去,但只是某种意义上的一个阶段的结束,而不是终点,而更不是无所事事,散漫时日,消度余年;它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是人生的又一次起航和又一个鸟语花香、气味芬芳、充满着希望和朝气的春天。


退休后他并没有搁笔休息,而是开启了另一种生活模式。他很好地安排退休后的生活,每天早上,迎着晨曦,到学校操场走步锻炼,然后吃早饭,只要没有社会活动,他便会在工作室一整天,看书、写字、画画,从来不感觉劳累和枯燥。他很满意自己的生活状态,年逾古稀还能开汽车,会用网络,还经常用手机网购。近年来,他出门逐渐以骑电动车代替汽车,他说:“我现在身体好,不需要别人照顾,又能从事自己喜欢的绘画工作,感觉非常幸福啊!”

他一生生活俭朴,他常说:“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虽然现在物资丰富了,但是我们只能使用而没有浪费的权力。” 平时画画用的宣纸、墨汁、颜料他都能充分利用,不浪费一点。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刘泮峒教授早已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听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淡然豁达,自然随性,刘泮峒教授达到了人生境界的一个高度。

根植人民  牢记使命担责任

2019年,刘泮峒教授被聘为河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认真履行馆员的职责,积极参与文史研究艺术创作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文化建设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经常参加学术探讨和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始终认为艺术是属于人民大众的,艺术只有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并为人民服务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在学校和开封市组织的抗洪赈灾、抗震救灾书画义卖现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总是满怀激情,挥毫泼墨尽一份力。每逢新春佳节,他都会走村庄串社区为群众书写春联,义务为绘画爱好者举办讲座。近年来,应学校离退休工作处邀请,为老年大学绘画班讲授中国花鸟画技法,他为学员不厌其烦作示范,深入浅出讲画理,幽默生动讲创作,课堂上一站就是两个小时,这种倾其所有、毫无保留、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受学员敬佩。

先生对军营独有一份偏爱。他的足迹遍布很多营区,与很多部队战士结下了深厚情谊。先生出生在古城开封,青少年时代就热爱军营,崇拜军人,经常到部队参观军人的训练和生活。他热爱军营,传艺育人。多年来每逢八一、春节等节日,他坚持进军营撰写赠送字画体现出对部队文化建设的高度支持对一线官兵的深情厚爱“冰雪强筋骨锻造祖国栋梁,劲风出良才催生军旅勇士”“旌旗猎猎披靡万里扬豪气,战鼓声声威震八方展雄风”……他用饱蘸浓墨的毛笔写出一副副饱含着对子弟兵深情厚谊的春联,让部队官兵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亲切,备受鼓舞。一边挥毫泼墨写着对联一边与战士互动交流,讲解书画知识,他风趣的讲解往往使战士们笑声不断。近年来,河南大学党委统战部多次收到来自驻汴部队的感谢信,信中对刘泮峒教授长期深入军营挥毫泼墨、倾心指导,为部队文化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称赞刘泮峒教授德艺双馨、字画双绝,受到广大官兵的真诚欢迎点赞。

《春光》 刘泮峒 136cm×68cm2022年


他积极参加河南省文史馆的采风和考察活动,深入生活,了解社会,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中原文史》杂志多次刊登介绍他的文章。他还为河南省委统战部、河南省教育厅以及开封市有关单位主办的书画展积极提交绘画作品。2024年夏天,正是高温酷暑季节,刘泮峒先生接到河南省文史馆通知,要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创作作品。之后,刘泮峒先生与开封市5位著名书画家一起,冒着酷暑,克服困难,高质量创作了花鸟画作品,即《国色祥和庆盛世》,连同2023夏秋之际共同创作的《山如翠浪尽舒展》《和风万里春拂面》《金秋再绘锦绣图》《喜讯频传天地间》等作品,在2024年金秋十月,参加了河南省文史研究馆举办的《赓续文脉谱华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书画作品巡展》,广受好评。这些作品构图大气、色彩丰富、画面生动、寓意深刻,是对祖国欣欣向荣、繁荣富强的倾情礼赞,抒发了作者献礼祖国的真挚情怀,彰显了书画家们与党同心,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而今,年近80岁的刘泮峒先生仍关注社会,潜心书画,始终以饱满的情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努力探寻一切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坚定不移的走自己艺术探索之路。

《国色祥和庆盛世》 刘泮峒 祁惠民 王穗生 魏吉安 吴士娟 王冷石
(366cm×144cm) 2024年


《喜讯频传天地间》 刘泮峒 祁惠民 王穗生 魏吉安 吴士娟 王冷石 (366cm×144cm) 2023年


 地址:中国 河南 开封.明伦街/金明大道 郑州.明理路 邮编:475001/475004/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