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白慧玲:春风化雨 春华秋实

日期:2023年05月15日 15:37

今天推出“优秀党外代表人士采风”活动——《白慧玲:春风化雨 春华秋实》,介绍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医学免疫学》主讲教师,九三学社河南大学第三支社副主委白慧玲教授。



白慧玲,1964年出生,河南尉氏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河南大学第三支社副主委,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医学免疫学》主讲教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主持两项河南省教学改革项目,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初见白慧玲教授,令人眼前一亮:她齐耳的短发微微卷曲,白皙的面庞透出浅浅笑意,一件简简单单的黛绿色连衣裙,搭配一枚古风胸针,好一位端庄优雅的知性美女!

1964年,白慧玲出生在河南尉氏,父亲任当地税务局干部,母亲是中学高级教师,皆廉洁自律、谦逊宽厚,经常教导孩子们要心怀感恩,长大后报效祖国。家中兄弟姐妹4人,她排行老大,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孝顺父母,照顾弟妹,为人行事温柔和善。

满腔热忱,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1988年,白慧玲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被分配到开封医专。

“本来自己想做一个妇产科医生,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但是面试时被留到了学校。”白慧玲微笑着说,“虽然愿望没有实现,但我服从分配,既然当了老师,就一定要做好教学工作。”自此,白慧玲结下了与学校30多年的缘分。

入职以来,白慧玲承担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课程教学任务,她将满腔热忱投入到工作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备课时,她特别注意联系生活、联系临床,力图做到深入浅出;课堂上,她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科学之窗,和他们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微课中,她引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典实验,让同学们了解求真求是的科学精神;课下交流中,她分享中国科学家的成就,引导学生将免疫学家陈薇、顾方舟当作自己的偶像……

白慧玲的课堂不仅仅传授专业知识,还包含了民族大爱 职业精神,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与好评。

2001年,白慧玲担任了学院免疫学教研室主任。除了重视教学内容,她更关注教学方法,近年来她组织医学免疫学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2019年“医学免疫学”课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截至目前,该课程已经运行4个学期,选课人数达2万余人。日常教学中,线上预习、手机测试、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2021年该课程获批河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白慧玲也获得了河南大学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首届和第二届教学质量特等奖,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以及 “河南省教学标兵”“ 河南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扎实的科研功底,才能培养更多创新性的医学人才。2000年,开封医专并入河南大学,成为河南大学医学院,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次年,白慧玲加入了刚刚成立的免疫学科研团队,作为骨干教师,开始筹备学院第一个科研实验室。

当时的开封医专科研底子十分薄弱,为了节省资金,白慧玲与同事们一起从旧物里翻找出落满灰尘的桌椅板凳、玻璃器皿,经过维修翻新、刷洗干净后继续用,她甚至把卖废报纸、塑料瓶的钱也攒起来,贴补实验室的日常开销。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实验室终于开始了运转。一路走来,老师们互相鼓励、互相扶持,从不言弃,成果斐然,陆续发表了一批高质量论文。她主持并参与了省级、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紧张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白慧玲时刻不忘提升自我。2003年,她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不久,又开始了硕士点和省级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免疫学作为当时全院第一个硕士点和重点学科,申报压力可想而知,当时她一边读书,一边加紧做实验,有时还要抽出时间整理大量的资料,几乎全天都泡在实验室里,每每回到家已是深夜。

那时,孩子正在读初中,面临中考的压力,而爱人又在郑州工作。“不要说辅导孩子学习,就是晚饭也经常要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期末,我要去武汉考试,不得不把父母从老家接来帮几天忙,现在想想真的挺对不住儿子的。”每当回忆起那段日子,白慧玲总是内心充满内疚。但是,正是有了父母亲积极上进的言传身教,孩子也特别懂事,现在子承母业,儿子已从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也成为一名白衣战士。

白慧玲也不负众望,与免疫学学科老师们经过1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终将硕士点和重点学科申报成功。梅花香自苦寒来,2005年,白慧玲顺利晋升教授,2006年被推举为免疫学研究所所长,2007年获河南省科研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获河南大学科研优秀奖。同时,实验室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陆续申请到了多个重大项目。“自己做好科研不是最终目的,把科研思维、科学精神传授给同学们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白慧玲的科研目标。

投身事业,全面提升学院教学层次

白慧玲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2011年担任医学院(现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基础医学院是医学院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等专业的重要支撑,开设基础医学课程70余门,教学工作任务繁忙。

“基础医学院就是我的家,我不能辜负家人的信任。”白院长饱含深情地说。在新的岗位上,她很快完成角色转换,组织全院教师稳步推进各项本科教学工作,圆满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配合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完成了专业认证。

同时,她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学沙龙为全院老师提供了交流经验、展示风采的平台;微课比赛,掀起教学比武的高潮;全英文授课专业的申报成功,有力推进了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

作为基础医学课程的供给学院,课程建设、教学实验室建设是学院的中心工作。2014年,根据教育部文件,白慧玲提出了信息技术与高等医学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工作规划。她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相关政策、技术;申请项目,争取经费,建设学院多媒体工作室,升级改造教学实验室,以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学院制作完成了一大批优秀多媒体线上教学资源。白慧玲在学院前期精品课程基础上,又通过升级合并,构建形成了河南大学医学慕课平台。该平台是涵盖10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的中英文在线教学资源、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效拓展了医学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更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平台旗下的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神经解剖学、医学免疫学课程等课程共获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8项、省级一流课程6门,相关教学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改项目5项,校厅级项目、成果100余项,全面支撑了国家级、省级多个“一流专业”的建设。

也许由于自身就是“传帮带”的受益者,白慧玲还非常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刚入职时,白慧玲就跟着教研室主任许国强老师、学科带头人马远方教授,一节不落地听完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全部课程,“许老师上课风趣幽默,马老师上课联系科研,引人入胜,对我帮助很大。”白慧玲深情地回忆道,“现在我还记得许老师讲的结核杆菌的特点:懒、馋、丑。一生都忘不了,也一直沿用。”因此,担任教学副院长后不久,白慧玲就在全院推行了“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精心选配导师,一对一进行指导,从而使他们迅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提升教学技能,成为骨干教师,为学院的人才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学校倡导课程思政建设,白慧玲又率先尝试。为充分挖掘基础医学课程的思政效果,她特别注意联系生活、联系临床,力图做到深入浅出。课堂上,她和学生们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微课中,她引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典实验,让同学们了解求真求是的科学精神;课下交流中,她分享中国科学家的成就… …白老师的课堂不仅仅传授专业知识,还饱含了民族大爱、职业精神,2021年,《医学免疫学》课程获批河南省思政样板课。2022年主持获得河南省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

关爱学生,用心培育医者仁心

“看着学生,总是想到自己的孩子,感觉只有用心尽心,才能对得起孩子们。”这是白慧玲教授反复提起的一句话。

在教学过程中,白慧玲发现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令人担忧。她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医生治疗的是疾病,面对的却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因此,她一直倡导并实施了医学本科生的导师制,号召老师们利用QQ、微信与学生建立广泛联系,从学业、生活诸方面帮助引导他们多读课外书、勤于思考,提高综合素质。

白慧玲组织全院教师开展 “为医学生开书单”的活动。在视频中,她为同学们推荐北京协和医院医生陈罡的《因为是医生》,书中对生的渴求,对死的畏惧,对生命的领悟……让医学生在震撼之余,对病人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对生命多了一份敬畏和尊重。

同时,白慧玲利用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医学模型大赛”“我的医科生涯”微信推送大赛等,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坚定求学之路。在团委组织的急救培训班、医疗知识讲座等活动中,她积极宣讲心肺复苏的方法、骨髓捐赠和献血的知识及意义,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在白老师的号召下,志愿献血,帮助他人。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她指导的学生积极争当志愿者,在高速路口日夜值守。白慧玲动情地说:“虽然很心疼孩子,但是看到他们在祖国有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真的为他们骄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白慧玲作为本科生导师,指导的学生有数十人考上国内“985”“211”等重点医学院校研究生,许多同学们离开河南大学之后,还时常与她保持联系。如考取北京协和医院的风湿免疫学博士张令令同学曾动情地谈到白老师对她的影响:“白老师激励我的语言,就像茫茫大海的一座航标和灯塔,让我在医学的道路上没有迷失,并且尽情遨游在医学知识的海洋!”

热爱家乡,为建设古都贡献力量

“开封地处中原,夏朝即在此建都,有着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年,更是越变越美了。”白教授谈起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城摞城奇观,如数家珍;聊起御河的夜景、家门口的涧水美景,笑意盎然。

白慧玲现任九三学社河南大学委员会第三支社副主委,所在三支社2020年被九三学社开封市委评为先进支社。作为一名党外人士,一名土生土长的开封人,白慧玲一直心系开封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她与支社成员提出了“找准开封核心定位,整合河南宋文化资源,打造明确定位的魅力古都”等多个建议。2020年新冠疫情伊始,白慧玲就带领支社成员研究提出了《完善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强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提案。2021年7月,河南经历了千年一遇的洪灾,白慧玲积极 捐款捐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相信父老乡亲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家园。”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听白慧玲教授回顾其30余年的高等教育历程,有艰苦时期的奋斗,有踔厉奋发的激情,也有苦尽甘来的喜悦……春风化雨、春华秋实,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笃定的眼神中、娓娓道来的话语间,流露出的对学生、对事业、对家乡的款款深情。

 地址:中国 河南 开封.明伦街/金明大道 郑州.明理路 邮编:475001/475004/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