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11月12日 16:24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在粮食生产安全领域,无党派人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首席专家许为钢,带领团队辛勤耕耘,艰苦攻关,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我从小的时候,就知道吃饱饭不容易,这么多年来我们中国人能走出物质匮乏、吃饱饭,还能有选择性地吃好,非常不容易。”许为钢大半辈子都在跟土地和粮食打交道。
1978年,在农村当了两年知青的许为钢参加高考,考入四川农学院(现四川农业大学),从此和小麦育种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毕业,许为钢考上了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十一年。留校期间他攻读了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生,1997年12月获农学博士学位。1996年9月,许为钢跨省来到河南,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至今。
许为钢本硕博都在学农,专业专长是作物遗传育种,他来到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河南,又正值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让古老中原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的年代,对许为钢来说,正是兼具 “天时地利人和”,干事创业的时与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许为钢没有辜负这个时代,他用长年累月的辛勤付出,践行了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呼唤。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他先后主持育成郑麦9023、郑麦9405、郑麦9694和郑麦7698等优质小麦品种,解决了优质强筋小麦的优质特性与其他优良农艺特性的良好结合、优质特性与高产特性的同步改良等技术难点,实现了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技术的实践应用。其中,许为钢带领团队“十年磨一剑”育成的郑麦9023,已大面积生产应用了24年,是我国种植区域最广、累计应用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品种,并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骨干亲本。为此,许为钢于200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首届“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面对成功和荣誉,许为钢没有自满。针对我国黄淮南部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与普通高产品种存在 “产量差距”“优质强筋品种对中国大宗面制品加工适应范围不足”等突出问题,许为钢从本世纪初又开展了小麦品种高产特性与优质特性协调改良的攻关工作,育成了高产性突出、食品加工范围广泛、综合抗性优良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此成果获得2016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主动担当作为
成果众人瞩目,但背后的辛劳,常常不为外人所知。在上世纪90年代开展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工作时,由于缺乏测定品质指标的仪器,许为钢和团队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没有仪器就用嘴嚼麦粒、舌搅面筋的方法,尝试着鉴别后代材料的品质优劣。每个收获考种季节都需要嚼搅数不清数量的样品,干硬的麦粒磨坏了大牙,粗糙的麦砏在口中搅出了血泡,其中的甘苦只有他们自己清楚。靠着为党和国家分忧、为中国人争气的一股信念,他们终于选育出了我国优质小麦育种与生产优质化的标志性强筋品种郑麦9023。
时隔多年,许为钢深情说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这是总书记对我们党外知识分子提出的深切要求、殷切希望,我们从总书记的话语中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的信任、关爱和厚望,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勇进取的决心和魄力,深深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 ‘中国梦’的美好前景。”作为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许为钢通过“郑麦9023”所得到的,不仅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至高荣誉,那些曾经磨损的牙齿和口腔里的血泡,也是奋斗者才会拥有的一种独特的甘甜和幸福。
多年来,许为钢每年深入河南农村指导生产的行程都在几万公里。他十分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2007年获得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称号时,河南省政府奖励30万元,他随即将奖金捐给所在单位,并倡议设立了河南省农科院研究生奖学金。
许为钢在指导团队方面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把现实给出的新课题作为科研团队持续提升水平的方向和动力。“以小麦举例,现在都是机械化收割,要求小麦在田间必须成熟,如果这个时候赶上连绵的降雨,机械无法下地收割,小麦就容易在穗子上发芽了。”许为钢表示,这要求科研人员在品种改良上着力提升品种的抗穗发芽能力,以适应现代收割技术、生产方式的变化,抗御后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年幼的时候,爷爷给买了一个馒头,我骑在爷爷的脖子上,美滋滋地吃着。突然,有人跳起来,一把将馒头抢走,自己一下子被吓得大哭。”许为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培养学子们的忧患意识。他希望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人同样能够很好地养成节约粮食、珍爱粮食的生活习惯,希望社会每一个人都能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积极建言献策
作为无党派人士,许为钢利用自身专业知识,积极建言献策,为守护新时代 “大国粮仓”提供智力支持,被评为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
多年来,许为钢通过中共河南省委举行的党外人士座谈会,通报会,以及河南省委统战部组织的学习、考察、调研等社会活动,参与撰写了健全对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加快建立青年高端人才举荐制度等建议,受到高度评价。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许为钢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 等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即将修订出台的 ‘黄河水资源分配方案’,要保障河南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支撑”“在我国粮食主产省区,逐步科学地恢复农作物秸秆焚烧的耕作举措”等建议,着眼于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入思考积极建言。他提出的关于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变良种补贴办法”等一批意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如今的许为钢已年逾六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事业心,特别是对 “国之大者”念兹在兹。“在育种技术上要想不被人‘卡脖子’,比如基因编辑技术、某些优异基因的知识产权等,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技术,积极发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基因。同时还要重视理论研究,实现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品种创新全链条协调发展。”由于良种的培育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小麦育种必须要有前瞻性。在许为钢看来,至少要预测到未来10年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可能及时培育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好品种,他和团队当前正在培育的是新一代绿色节肥抗病的新品种,力争在节肥绿色高效上实现自我超越。
“我是中国共产党倾注心血培养的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后代,多年来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是我的人生理念。”许为钢表示,今后一定会与广大无党派人士一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努力奋斗,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
作者单位:河南省委统战部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2024年04(总388)期
上一条:安国勇:安于平淡,勇于进取 下一条:刘泮峒:丹青写意趣 翰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