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人物采风

校园风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采风 > 正文
赵勇:勇攀科研高峰
发布时间:2020-05-09 15:35:09   作者:申悦

 

AD547

赵勇,1980年6月生,博士,教授。1999—200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化学本科;2003—200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博士研究生;2008—2015年,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博士后;2016年至今,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攀登计划”特聘教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开封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电极功能材料的多尺度结构调控及其在能源转换器件中的应用,正在承担中组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大学攀登教授启动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在以材料,化学和物理等多学科背景为基础的能源转换器件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迄今他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3项。任职河南大学“攀登计划”特聘教授以来,赵勇教授以河南大学为第一单位,在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他曾因求学闯南走北,跨湘越陕进京,远赴日本东京,扎根河南大学,从未停止科研的脚步。

选择化学,天赋使然,他高考化学考取了优异的成绩;结缘河大,他有感于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温情的人文情怀,深深爱上了河大这个“温暖的家”。

他为人谦逊,笃信好学,格物致知。他展现的是新时代青年学者的积极心态和无限未来。这位80后海归学者就是河南大学“攀登计划”特聘教授赵勇,专心干事业,凝心做学问,彰显榜样的力量。

苦心求学 结缘河大

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轻轻推开赵勇教授办公室的门,发现角落里有一张小床,原来,赵勇教授早已习惯把实验室当作自己的家。在他的时间里仿佛没有夜晚,没有周末,做科研的时间永远都是静止的。

回首海外求学的日子,是赵勇教授科研之路上一段珍贵的回忆。2008年他远赴东京,从事电化学能源转化体系研究。2012年他成功发现氮掺杂碳材料具有电催化析氧反应的高活性。这是赵勇教授耗费一年心血的研究成果,他认为这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但这是源于其电化学知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是命运的偶然却也是必然。

科研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赵勇教授的这项研究成果在论文发表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历经四审,数易其稿,甚至在第三轮审稿时被拒。“当时东京大学的教授建议我换杂志投稿,但我还是想再试一把,证据不充分就再补点实验数据,证实自己的学术观点。”赵勇教授谈道。在同事们眼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赵勇教授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从不轻言放弃。后来,他又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数次实验,最终验证了论文数据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在赵勇教授的不懈坚持下,终于得到了审稿人的认可,随后这篇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系列期刊,这篇论文至今已被引用超600次,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学习借鉴。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赵勇教授感触颇深:“最大的收获在于坚持,只要付出努力,人生就不会遗憾。”学无止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名言激励着他勇往直前,在科研大道上坚定地走下去。

20159月,赵勇教授结束了长达7年的海外研究工作,回到祖国。谈及回国的原因,他的回答真诚而朴实:“就是想回来了。”回国后面对众多单位抛出的橄榄枝,赵勇教授毅然选择了河南大学,他表示之前与河大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老师胡彬彬的交流,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赵勇教授讲道:“来河大后,学校和实验室的领导和老师给了我很多关怀和支持,不仅提供了科研启动经费、科研办公场所以及其它研究平台,而且在生活上给予我很多便利条件。”做好科研与教书育人两不误,赵勇教授在河南大学这片沃土上播种新的科研种子。

献身科研 奋勇攀登

来到河南大学后,赵勇教授被委以重任。自2016年起,他组织实验室青年教师开展“青年学术沙龙”科研学术活动,亲自上阵并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带领“特功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迈步向前。在学校的支持下,赵勇教授建立了独立的课题组,专攻“电极功能材料的多尺度结构调控及其电极活性和能源转换器件研究方向”,创建的“电化学催化及能源转换器件实验室”现已初具规模。

“高科技作为应用科学,其发展不仅依赖于精密的应用研究,更重要的还要有一个坚实而稳固的基础,这就是雄厚强劲的基础研究。”赵勇教授正是献身于基础研究的一员,先后进行电催化剂、新一代锂金属基电池的研究,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为我国应用科学研究迈向更高端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94月,赵勇教授课题组在锂氧气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题为“捕获超氧化物中间体促进金属-氧电池固体催化剂的表面氧还原反应”的论文,以全文形式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20204月,赵勇教授课题组在锂金属电池领域新型两相电解液的构建方向再次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全文形式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

迄今赵勇教授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3项。任职河南大学“攀登计划”特聘教授以来,赵勇教授以河南大学为第一单位,在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时间的沉淀,知识的积累,他始终坚定信念,不忘本职。每一次深入研究的进步都是对河大寄予厚望的倾心答复,对国家使命的勇于担当,对社会需求的强烈响应。2017年,他被授予“第十三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河南省教育厅授予他“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他还是2017年度河南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尽职尽责 立德树人

作为导师,赵勇教授对学生要求严格,讲求学术与德行的统一。他表示人生不仅仅是做科研,未来的路还很长,不一定做好研究就能做好人。赵勇教授时刻用导师江雷的话告诫学生:“做人做事做文章,做人是首要的,然后是做事,最后才是做好研究。”

学生们眼中的赵勇老师:“严肃又不失活泼,实验上对我们很严格,工作上对他自己也很严格。”2016级研究生何晓锋回忆道:“有一次赵老师指导我们如何阅读外文文献时,10余页的PPT从晚上8点讲到凌晨1点,不停歇地讲了5个小时,当时我们心里特别感动。”赵勇教授时常以中科院化学所为例,他们也经常凌晨一两点还在做实验:“我们已经这么努力了,可是还有人比我们更努力。”在课题组青年教师王晓兵看来,他注重因材施教,对待学生处于开放的态度,能给予师生充分发挥的平台和空间,听取各方意见。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学生“诲而不倦”。他像一盏明灯,指引着铁塔学子前进的路。

谈及如何克服研究中遇到的困难,赵勇教授表示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交流,然后通过阅读文献,相关论文等,从别人的著作中寻找蛛丝马迹,经过深入的讨论,总结他们的方法,再进行系统分析。他说道:“研究其实和生活一样,做研究就像谈恋爱。做科研属于自然属性,从文献中寻找;生活属于社会属性,从行动中寻找。”他认为,二者都需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学会创新,另辟蹊径解决问题。善学善思,是赵勇教授传授给学生重要的学习理念。

作为九三学社河南省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开封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他思想与行动合一,特别关注人才问题,关注团队合作,关注大家的发展。他在提案中指出,人才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封市政府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体说就是,一要摸清需求底数,制定引进和培育规划;二要政策配套,实行优惠待遇;三要改善条件,提供优良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乐于沟通 热爱生活

静心实验是科研人员的必修课。但赵勇教授认为,“静”科研也需要“动”交流。在探索未知的科研领域时,离不开思想的碰撞,而他敢于突破自我,化静为动。当遇到了科研难题,赵勇教授选择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与大家沟通交流,刻不容缓,通常买了火车票就走。

同事和学生眼中的赵勇是一个善于沟通,科学逻辑思维缜密的人。但他却坦言自己曾经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因此也丧失了很多机会。所以他鼓励学生在沟通中做实验,在交流中搞科研。针对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赵勇结合自身经验,希望他们能沉下心做实验。“沉下心并不是闷在实验室,需要交流讨论,科技进步源于知识的不断更新。”

赵勇教授不仅是学生们的导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实验室,把极少时间留给家人;将严谨的学术风貌展现给学生,将温情的一抹微笑展露给孩子。周末,他也未曾给自己放假,辛勤工作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赵勇有一双儿女,年龄尚小,每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过短短数小时,只有在早上接送孩子上学时才能和他们短暂相处。提到孩子,赵勇教授爽朗地笑了:“想在学习、生活上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们站在我们的肩膀上,需要我们做得更好,走得更远。”赵勇教授的办公桌上,放着女儿不久前在他办公室画的画。画上是一个扎着羊角辫、身穿红裙子的小女孩,每当看到这幅画,就像看到了女儿,无形之中也化为了他前进的力量。

他热爱科研的同时也在享受生活,全方面发展自我。工作之余,赵勇教授喜欢通过打乒乓球、唱歌、玩扑克游戏放松心情。他认为打牌能提高团队协作配合能力和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他身上,可以嗅到青春的气息,感受青春的魅力。

年轻的赵勇教授,风华正茂,致力于为河南大学培养一批优秀学子,为国家培育科学栋梁。作为一位青年教授,他为河大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在这座百年老校河南大学挥洒青春,贡献力量。他出生湖南,扎根河大,化为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支红烛照亮一个灵魂。

故事已了,脚步未了。轻轻合上门,赵勇教授又重新坐回电脑前,奔跑在科研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