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5月24日 09:01
白锋,1976年8月出生,河南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任河南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特殊津贴专家、第十八届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开封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卟啉可控自组装及其在光催化、纳米生物领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重点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
时近正午,白锋教授的办公室如往常一样再次迎来了它的“客人”,焦急的询问声和亲切的解答声伴着初夏焦灼的空气回荡在满是书籍文献的房间,而后又随着笑声落在书桌前交谈的师生面前。
在学生的心目中,白锋教授的门是永远为求知的人敞开的,无论何时,无论是不是他指导的学生,无论是不是他指导的课题,只要有疑问前来拜访,白老师一定会热情接待并悉心指导。“白老师的办公室内常常会有师生拜访请教,他总是尽其所能帮助大家。”材料学院的钟永副教授这样说道。
这位广受学生尊崇的白锋教授,扎根“超分子自组装纳米材料合成及应用研究”数十年,在该领域建树颇丰,广受赞誉,曾先后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千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青年科技奖、第十八届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高科技创新人才杰出人才、河南省科学技术带头人等多项称号,可谓荣誉等身。
但就是这样一位拥有如此丰硕成果和赞誉的科研工作者,在网上对他的介绍与报道却极少。“做研究就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白锋教授时常告诫学生,做科研要沉下心来。
追求: 奋斗不止 科研无限
“我个人比较喜欢化学物理这类基础研究,喜爱探索未知。”白锋在谈及自己为何从事材料科学研究时这样讲道。
1996年参加高考的白锋,凭着自己对物理和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以优异成绩被南开大学化学系录取,自此开启了他在化学研究领域的科研之路。
“不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在大学本科阶段,白锋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秉持着这一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实验之中,刻苦学习钻研。对于他沉迷的学习状态,周围的同学时常开玩笑地说道:“你也别想其他工作,除进高校搞科研外,没其他选择了。”
“一边忙于学业,同时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基础实验和相关研究。”这是当时白锋学习状态的真实写照。当时的南开,化学课程安排得满满的,一周五天基础课、两天实验课。白峰在努力完成如此繁重的学业任务的同时,从二年级开始,便积极参加由老师组成的研究课题小组,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埋头于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在他的记忆里,当时实验研究对于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是极大的,他基本上都是从早到晚,披星戴月,一直泡在实验室里。
谈及如此巨大的科研工作量,白锋显得十分平静,他讲道:“研究是一个自驱动的事情,是爱好和能力的结合体,不能为了单单完成任务而去研究什么,科研没有上限。”
在河南大学工作的10余年里,白锋将科研视为无上限和无终点的追求,从不止步于单一的任务要求,也从不沉溺在已取得的成绩中。无论寒来暑往,抑或节日假期,他总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不懈地在未知领域进行探索。“老师基本上是没有假期的,他总是忙碌在各种实验、课题和会议当中,就算在假期也常常留在学院工作。”每每说起老师,学生王杰菲都会想到那盏在每天极早亮起,而又在夜晚长明的灯。
THPP可控自组装及可见光光解水产氢
白峰“开发了酸碱中和/胶束限域可控卟啉分子自组装法”“开发了适用于油溶性卟啉的微乳辅助/介相转移可控自组装法”等等不胜枚举;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Chem Rev、Adv.Mater、Nano Letters、Angew、ACS Nano等影响因子10.0以上的期刊发表论文15篇,引用2500余次;受邀在ACS、MRS、中国化学会、China Nano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20余次,7次作为分会主席主持MRS Spring Meeting及ACS Spring Meeting分会。……对于科研的不懈追求,使得白锋在“卟啉分子自组装”领域获得系列创新成果,深受国内外同行认可。
“一切的科研都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挥洒汗水得来的。”这是白锋常常对学生说的话。虽然荣誉等身,但实验室中的白锋依然忙碌着,继续追求着“科研无上限”,以严谨、勤奋、认真的科研态度埋头于科学研究之中。
科研:三次转向 成果颇丰
从“高分子聚合物微球合成”转向“无机纳米晶组装”再到“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作表面配体合成纳米晶”,最终确定在“卟啉超分子自组装研究”。在攻读硕博和博士后工作期间,白锋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三次重要调整,并且在每次转变中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对此,白锋这样介绍道:“实验失败是常见的,实验成功是少数。在失败中总结,在总结中走向成功,这是一个过程。”
2000年本科毕业后,白锋通过研究生考试继续留在南开大学学习,由于本科期间偏好高分子研究,因此在攻读硕博阶段他选择跟随黄文强教授学习“组合化学”,并参与了“聚合物微球作为载体进行有机反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前两年的研究课题进入了瓶颈,很难继续下去。” 白锋对于当时的研究这样讲道。当实验进入困境或是失败时,对于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白锋对失败选择了“坦然”面对,他冷静分析问题原因,重新检视实验过程,在回收实验废液时有了新的发现,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蒸馏沉淀聚合法”,研究成果《Synthesis of Narrow or Monodisperse Poly (divinylbenzene) Microspheres by Distillation−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在2004年被高分子研究领域最高期刊《Macromolecules》收录,被引用300余次。他开创了“高分子微球合成”的新方法。
之后,白锋进入清华大学跟随李亚栋院士进行“无机纳米晶的高分子聚合物修饰”方向的科研工作。面对“高分子修饰”研究存在的困境,白锋以一种极其沉稳的态度,从失败中寻找机遇,在未知中寻求突破,又研究出了“油溶性纳米晶组装”新方法,在化学领域的世界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了文章《A versatile bottom-up assembly approach to colloidal spheres from nanocrystals》。在Sandia National Lab/New Mexico University跟随范洪有教授进行“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作表面配体合成纳米晶”课题的研究阶段,白锋再次进行了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创设性地通过“酸碱中和”的方法解决了卟啉新材料在DMF中的溶解性问题,提高了最终产品的产出量。之后他又两次获得了具有“科技创新奥斯卡”之称的“R&D 100 Awards”(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并最终确定了“卟啉高分子自组装”研究领域。
“要对所有实验现象都有所把握,对其引致失败的原因有所明悉,在失败中分析原因,积累经验。”这是白锋对失败和困境的态度。三次转向,其间困难颇多,但白锋始终坚持不以成喜,不以败悲,在困境中正视失败,并客观分析原因,在每次转向的新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育人:亦师亦友 善育英才
满腔热情投身科研,一颗真心献给教育。这位在科研界被广为认可的学者大咖,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是一位无比亲和耐心的老师,他总是热情地接待每位来访的师生,解答他们的困惑,竭尽全力提供帮助和指导。
“对于来讨论科研问题的学生,白老师都会积极给予建议,对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问题,他会给予大胆指导,超越自己研究范围的,他也会帮助寻找相关专家,大家在一起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钟永感慨道。
虽然科研任务繁重,但白锋对于学生的培养始终秉持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学生的印象中,白锋老师十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从不限制学生的学习领域,坚持让学生独立自由地发展,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研究。他常常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深入基础,扎实研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所热爱的“星辰大海”。同时,白锋还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每次参加国际性会议,他总会带着学生前往,帮助学生开眼界、育新知。
但在实验中白锋对学生的要求却十分严格。化学实验由于其特殊性,存在着较大风险和安全问题,因此白锋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们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学生务必做到实验室的安全和自身的安全。每当新闻里有实验事故的报道,他总是第一时间将大家召集在一起,检查组内是否存在相关情况。同时,他通过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组织消防演练、指定专人负责实验药品等措施,强化大家的安全意识。“实验可以慢一点来,但一定要安全规范。”在白锋的重视和安排下,实验室始终保持着零事故发生率。
“白锋老师十分关心学生。”在王杰菲的印象里,每至节日同学们总能尝到老师带来的美食,天气炎热时老师的办公室常常放着同学们喜欢的水果,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他总是积极为他们争取测试员资格,获得相应津贴;对有些压力较大的学生,他积极进行开导,从学习、工作到生活,积极关心帮助。他总是告诫学生:“在科研道路上,要始终坚持严谨求实的态度,无论能不能做出成绩,都要努力尝试,拼尽全力,做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他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执教十余载,白锋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模范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他先后培养出3名博士研究生、3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次获得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2人次获得河南省优秀博士论文,2名博士生分别获得2018年及2019年MRS最佳Poster奖。留校任教的博士生分别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国家博士后站前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展现出了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发展潜力。他指导的课题小组在Chem. Rev.、 ACS Nano、Nano Letters、Angew. Chem. In. Ed.、iScience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一部;获批专利12项,并实现了部分专利的转化应用。2019年,课题组教师团队获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他也于2020年获得了“开封市优秀教师”称号,2020年他的科研团队入选河南省“师带徒”标兵团队。
履责:积极提议 建言献策
立足专业,奉献社会。作为无党派人士,白锋始终一心向党,秉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立足于人民需要,发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发展。2018年,白锋当选为开封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对于政协委员的职能和责任,白锋高度重视,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职责,积投投身到服务人民和贡献国家的各项工作当中。位于开封市西北部的黑岗口水库,历史源远流长,是开封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其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开封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黑岗口水库存在的生态问题,白锋积极参与人资环委组织的相关调研活动,在开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讨论会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黑岗口湿地生态环境的议题提出了多项建议,为该地区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面向开封,建言献策。在履行政协委员的相关职责中,白锋立足于开封发展实际和现有的突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提交了多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提案,助力开封发展和民生改善。“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如何引进人才是问题的核心。面对开封市的发展需要和人才政策方面的问题,他结合实际进行深入考量,并进行科学求证,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开封市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和优化的一系列建议,为开封破除现有人才流失之困境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他立足于民生实际,针对开封的“停车难,乱停车”提交了多项建议提案。
立足专业,助力发展。2010年,白锋来到河大任教,创建了“自组装纳米材料及应用”课题组,之后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解决了“卟啉超分子自组装中可控性及规模化制备”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推动了相关学科发展。同时,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课题组围绕新型自组装纳米材料可控合成及其在新能源、光电、生物等领域的应用开展研究,实现了卟啉纳米化材料化,使其更易于应用,在可见光光降解有机物、光催化还原分解水及光动力光热治疗等应用领域体现出很好的协同增强效果,为我国在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奋斗的事业最精彩,奉献的人生最幸福。作为高校教师,他立德树人、扶助后学,站三尺讲台,育莘莘学子;作为科研工作者,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执着钻研精神,深耕科研沃土,创新求真;作为党外人士,他以强烈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言献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尽己所能。
他,就是不懈钻研真知、崇德善育英才的白锋。
上一条:援疆、援安、援沪抗疫英雄—... 下一条:张璟慧:玉之光彩 秀外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