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李申申:先生意志,“申申”不息

日期:2022年04月25日 10:00


李申申,女,1948年出生,民盟盟员,河南襄城县人, 19821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现为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河南省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长年坚守教学第一线,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深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曾获河南大学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特等和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科研成果丰硕,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多部学术著作;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十几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含教育学重大招标项目1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优秀成果奖12项、市厅级优秀成果奖20余项。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河南大学“十佳”教工、河南省文明教师、民盟河南省优秀盟员、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百名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南大学教学名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河南大学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感动河大”人物、2017“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改革开放40周年影响河南十大教育人物、2018年度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等荣誉。

 


走进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办公楼三楼东头的一间办公室,简洁的房间映入眼中。见记者到来,坐在案桌前的李申申教授侧身站起,脸上布满笑容,给人一种自然的亲近感。

谈起往事,李申申教授掩盖不住激动的心情,谈笑声与空气共振,直达人心,仿佛在我面前的不是一位七旬长者,而是半世纪前那个正在田间劳作,充满了阳光、朝气和对未来无限美好向往的知识青年。

她的深情讲述,如缕缕轻烟,在我们脑海悠然升起,慢慢铺展开来……


 

先生之先,漫漫问道

“读书于我有天然的吸引力,我对求知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从小热爱读书、对知识有着高度渴望的李申申,一路走来,求学问道,书香满身。

1968年9月,李申申作为67届的“老三届”高中毕业生,成为首批上山下乡的城市知识青年中的一员,她带着喜爱的书,满怀浪漫的理想主义情怀和积极的爱国主义热情,毅然投身到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战天斗地、锻炼学习。

2011年8月李申申教授参加 中外教育交流国际研讨会

“那时候,我们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面对脏活、苦活、累活,李申申和她的上山下乡知青同伴们都照单全收。刚下乡没多久,在评工分时,李申申所在的知识青年小组所有知青就获得了男、女劳力的最高工分。后来,她担任中学教师,每次学校组织师生下乡劳动,她总是干在前面经过上山下乡知青那段艰苦岁月的历练,她不仅掌握了许多农业知识,提高了劳动技能,也强健了体魄,为以后高强度学习与工作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几年的上山下乡生活,也使他们与农民朋友结下了深厚友谊。当五十年后的201810月,已是六七十岁老人的“知青们”相约一起返回下乡的“第二故乡”看望老乡时,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老友相逢,促膝长谈,好不欢心。

无论是下乡期间艰苦的劳作,还是回城当老师,李申申除了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外,还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头等大事,她边劳作、教学,边学习,阅读了大量书籍,沉淀了较为厚实的文化功底。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这瞬间点燃了李申申上大学的希望。虽然得知消息时,离高考仅剩两个多月,但已近而立之年的李申申毅然选择参加高考。

undefined

李申申教授参加2010年全国教育史年会

在备考的那段时间里,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李申申只能挤时间复习。那段艰苦而令人难忘的时光,只是一人、一书、一桌、一夜、一年而已。

临近高考前三天,教研室的其他老师实在不忍心,主动提出帮她承担授课和班主任工作,她才得以有几天完整的时间全身心投入高考准备。得益于老高中生厚实的知识功底,以及从未停止学习的习惯和高考前两个多月的拼命复习准备,最终李申申以四门课程三百多分的优异高考成绩考入了河南大学历史系(今历史文化学院)。

入学那天,李申申准备乘坐火车前往开封报到,但在火车站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她说:“我在火车站遇见了我的一位学生,她也是去河南大学历史系就读的。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年龄差距很大,上至三十来岁,下至十五六岁的都有,那是积压了11年的人才啊!”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原本是师生的两人竟成了同学,并坐上了同一列火车,从同一个人生新起点向着未来出发,这是缘分巧合,更是历史机遇。

“老三届”学生虽然普遍年龄偏大,但都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用李申申自己的话说,他们“老三届”是有幸赶上了末班车。因此,他们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都倍加珍惜,学习时下的功夫往往比年龄小的同学更多一些。下苦工夫的人天不负大学四年下来,李申申凭借全年级第一名的总成绩留校任教。

2012年11月李申申教授与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教授合影

学无止境。留校后的李申申在学习上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丰富知识储备,她在求知的路上一直奋力前行。200311月至20045月,她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有机会向更高深的知识领域进发。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李申申先生就像勇毅的攀登者,一直在追求知识的漫漫征途上踔厉前行、勇锐不怠。


 

先生之生,默默求本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

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李申申教授一直把“教学工作比天大”作为自己的教育格言。

2011年6月李申申教授与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合影

1971年11月至19783月,作为下乡知青被抽调回城市担任中学教师的李申申,教过初中,也教过高中;教过地理,也教过语文;担任过任课教师,也兼任过班主任;曾站在讲台上授课,也曾带领学生学工、学农、学军等等。六年多时间,她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是满腔热情、倾尽全力地干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同行认可,也深受学生喜爱。

1982年1,留校后的李申申被分配到河南大学教育系(后依次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部)任教。从历史系毕业,到教育系工作,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双重身份,自踏入教育系那一天起就被她刻在心里。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她一方面发挥历史专业方面的知识优势,另一方面则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等专业领域知识,多种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她更为厚重、宽阔的教育学知识储备,使得她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挥洒自如,深受学生们欢迎。

36C53


李申申教授不但教学好,科研亦同样出色。“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也是李申申教授几十年如一日恪守的学术态度。多年来,她潜心钻研,笔耕不辍,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多部学术著作,论著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十几项。2013年至2015年,李申申教授连续三年以主持人身份获批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且最终均顺利结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跨文化视野: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探索”、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项目“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更是实现了河南省此类项目立项的零的突破;科研成果获省级优秀成果奖12项、市厅级优秀成果奖20余项。

2000年和2005年,李申申教授受院里指派,分别牵头成功申报并获批了教育史和比较教育学两个专业的硕士学位点,为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18

2011年8月李申申教授在民盟教育论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

作为民盟成员,李申申教授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发挥作用,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献计出力。她参加了民盟教育论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等多项参政议政活动,被评为民盟河南省优秀盟员

申申教授是一位资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弘扬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认知。深谙中外教育史的她,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倍加珍惜并拥有坚定自信,竭尽全力加以传播与弘扬。她先后十余次应邀作相关报告与讲座,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内容也涉及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德”“文化育人”等诸多方面。

2017年3月李申申教授给郑州市实验幼儿园教师作报告

申申教授认为,要在不断地探讨与实践中,从娃娃开始培养,在青少年中间逐渐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传承起来,张扬开去。因此,她从未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驻足。

在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李申申教授也在极力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以便结合当代世情、国情、民情,创造性地生成新的思想,从而有力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她认为,真正的大师,是能够在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思想和看法,并在长期思考中沉淀出具有原创性的思想体系,她反对人云亦云以及对国外流行观点的纯粹模仿。与李申申教授交谈中,她引经据典、谈古论今,从中国历史到世界风云变幻,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她扎实的学术功底,以及她对祖国、对中华文化的深沉情感和发自内心的热爱都化作激昂的言语,深入人心。

采访时,李申申教授打开电脑中的邮箱,向我们介绍了她最近正在修改的专著《学以成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成人”意蕴及其传扬》,这是她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的最终成果之一。看来,又有一部力作即将问世了。

因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李申申教授多次荣获河南大学优秀教学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特等和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荣获包括12项省级科研优秀成果奖在内的30余项科研奖励。

 


先生之荣,桃李满园

真正的大师是虚怀若谷、精益求精的。李申申教授在评价自己的成绩、学识时总谦虚地说,她离真正的大师还相差甚远。她尊敬且推崇早期的先贤和大儒,也尊敬且推崇河南大学一百多年来的历代先贤前辈,并一直追随他们的脚步,向他们看齐。可以说,“教学”和“青年人培养”是她用一生来演绎的故事;“科研”是她用一生来付出的追求;“奉献”是她用一生来书写的词汇,她一生都在奉献自己。

李申申教授参加2006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申申教授用言传身教赢得了学生们的敬重与爱戴。有学生在听完她的课之后感叹道:“她炯炯有神的眼睛透出智慧的光芒,将激励我走完生命中每一道关坎。”有一位研究生说:“我是何其有幸,能在河大这美丽的校园遇上您这样出色的老师;您的品格、您的学识、您的睿智无不深深打动着我,听您讲课是一种享受、与您相处的时光是我一生的财富”有学生把她比作“教师的塑像”“河大的脊梁”“经师与人师的完美结合”。

申申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中,多篇学位论文获得河南大学乃至河南省优秀学位论文;多位学生获得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一位博士研究生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及河南省优秀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称号;先后有8人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直到今天,还有不少她曾经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仍然保留着被她用红笔批注得密密麻麻的学位论文修改稿。

在李申申教授眼里,把每一名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尽己所能给予关爱与帮助。她经常邀请学生到家中就餐,并帮他们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博士生黄思记在其博士学位论文致谢词中写道:“导师在购买集资房经济状况十分不宽裕的情况下,三年资助我近2万元,使我得以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感谢’一词难以表达我对导师的感激之情。”李申申教授带领的不少硕士生与博士生都受到过她的资助。

2010年12月9日李申申教授为研究生作报告后研究生与其合影

更高的荣誉是学生们的真心爱戴。2008年12月23日,李申申教授像往常一样去教室给30多位研究生上课,刚进门准备登上讲台时,学生们突然给她送上了鲜花,随后班长说:“让我们大家给李老师深鞠一躬,感谢李老师这一学期为我们辛劳授课。”话音刚落,30多名学生集体起立,向李申申深深鞠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感动到的她,也赶忙给学生们鞠躬还礼。她觉得,作为教师,传道授业是本职,兢兢业业是本分,能得到学生们的高度认可,是自己得到的最高礼遇。

2015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李申申教授收到了2013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们赠送的一个厚厚的信封,里面装满了全班同学写的祝福卡片。此时,她给该班同学上的课已结束有几个月了,但学生们从未忘记她。同学们说,李申申教授虽已年近古稀,但她童心未泯,待人真诚,有一颗纯真的心,永远都是那么可爱。

2018年在李申申教授70岁生日时,学生们从杭州、厦门、郑州、安阳等地专程赶来为她庆生,表达对她培养的感恩之情,以及对她身心健康的祝愿,也表示了传承专业精神以做好各自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学生送李申申教授的七十岁生日礼物

在纪念教育科学学院恢复建系四十周年的文章中,李申申教授写道:“我见证了教科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默默无闻到所属各学科在国内逐渐享有一定声誉的既艰辛又令人由衷欣慰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一代代的教师们由青丝到白发、由青年到壮年乃至老年,甚至直到生命终结的辛勤耕耘、奉献己之所有力量与智慧的人生实践;同时也见证了一届届的青年学子(包括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在老师们的殷切培育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茁壮成长,并在进入社会后出色地发挥才干,为母校母院争光添彩的感人事迹。”

多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李申申教授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百名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感动河大’人物”“2017“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改革开放40周年影响河南十大教育人物”“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河南大学‘十佳’教工”“河南大学教学名师”“河南大学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等荣誉。

在采访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与科研已成为李申申教授生活乃至生命组成部分的真实涵义,强烈地感受到李申申教授呕心沥血执着于科研的精神,她像一棵大树,生于此、长于此、奉献于此,她像一头耕牛,翻起一处新土,种下一个梦想,留下一片远方……





 地址:中国 河南 开封.明伦街/金明大道 郑州.明理路 邮编:475001/475004/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