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10月05日 09:36
今天推出“优秀党外代表人士采风”活动——《武四新:十四年育人兢兢业业,新科研报国初心不改》,介绍河南大学侨联主席,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武四新。
武四新,男,1969年2月生,河南武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侨联主席,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199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1995年6月,获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9年3月获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学位;2000起先后到日本东北大学、日本筑波无机材料研究所、美国Texas大学Arlington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项目等项目。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和光电功能材料及太阳能薄膜电池等方面的研究。
“坚持成了习惯,就不难了。”武四新收起办公桌上的书放到一边。
“这些资料多而不杂,是我坚持整理的缘故。人生也是一样。”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屋内,窗台上的绿植为小小的办公室增添了几分温馨,一摞摞整齐的实验资料透露着他一丝不苟的性格。和他谈话的过程中,他的话语里没有冗余的文字修饰,说一事就是一事,中原人的朴实在他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结缘:我在河大做出了人生的选择
据武四新所说,高中时他最感兴趣的学科其实是历史,后来在爱国主义教育的熏染,以及科技兴国战略的影响下,他选择了学习理科,立志成为能够报效祖国的理工科人才。最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河南大学化学系。
和大多数人一样,19岁进入大学的他面对新的世界一片迷茫。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做,高中的严格管制和大学的极度自由曾让他一度无所适从。在纠结和迷茫中度过了两年的大学时光,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是教书育人还是科研报国?室友的一句话点醒了纠结中的他,“咱们考研吧。”
此后,从宿舍到自习室,从教室到餐厅,清晨五点半起床前往自习室占位,晚上十一点半回到宿舍,他似乎回到了当初准备高考时那三点一线的生活。谈起考研的那段时间,他印象最深的是寒假时,方便面、学七楼、自习室构成了他记忆中的1991年冬天。冬日校园里已经少了烟火气,他和同学三人留在宿舍为考研奋战,陪伴他们度过这段辛苦疲惫日子的是吃不完的方便面。考上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后,方便面成了他最不想吃的食物。直到现在,他闻到方便面的味道还会产生一种不适感。
对于武四新来说,高考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跳板,而考研则决定了他未来要付出一生的事业——在科学研究中奉献自我。此后,他获得了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学位,随即又前往日本东北大学、筑波无机材料研究所、美国Texas大学Arlington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然而,他对在国外的这段研究经历并不满意,既没有做研究该有的拼劲,也没能给他带来稳定的生活,渐渐地,他开始感到疲惫。2006年,武四新选择回国发展,薪资、职称、环境成了新的选择标准。通过老师朋友等多渠道了解,几经周折,最后还是难以割舍对母校的那份真挚情感,最后选择了河南大学。他说:“对我的科研来说,实验室的条件是最重要的。对于我自己来说,河大是我的启蒙学校,母校情结始终在里边。”
探索:我会一直坚持我愿意做的
然而,他的科研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是我们实验室特聘教授里唯一一个研究方向发生过巨大变化的。”对他来说,2008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回国后他发现,即便是最好的实验室,条件也不足以支撑他继续进行团簇粒子领域的研究,在整理完自己过去的研究数据后,他必须要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作出新的选择。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我国的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是当时的新热点,于是开始思考是否能将自己之前在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和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结合起来,以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将这个新领域作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交研究申请、建立课题组、总结实验材料……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未知吸引着他探索新领域。可是新的研究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这个领域经验几乎为零的团队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瓶颈,连续三年研究成果的低量产出甚至让他想过放弃。所幸的是,2011年,课题组研究终于有了新突破,更深层次的研究得以逐步展开。
现如今,由武四新担任组长的光电功能材料以及太阳能薄膜电池课题组在光电功能的设计、制备及光伏性能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善了太阳能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
2020年10月,课题组发现阻碍锌黄锡矿Cu2ZnSn(S,Se)4(CZTSSe)太阳能电池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体相缺陷和电荷提取界面导致的性能损耗。Ag, Ge双梯度结构的吸收层能够加速电荷的提取和传输,并使复合损失最小化,是目前胺-硫醇溶液体系的最高效率,对后续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界面性能改善及吸收层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8到2020年,课题组已承担了各类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人事部归国留学人员择优支持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重点项目、河南省高校知识创新工程支持计划等。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谈及课题组目前的成就,他自豪地说:“目前,我们拥有国内最好的研究团队,最优的实验设备,能够达到最高的实验效率。”
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热度逐渐褪去,2012年无机钙钛矿电池研究作为新的热点在学术界吸引了大批学者。面对当今课题组在国内取得的成就,他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坚持。“那时的我对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才刚起步,不能看到一个热点就去追。”他表示,“在现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钙钛矿电池是一个热门话题。而研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人比较少,这个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去发现。发现并解决其中问题,是我现在想静下心来做的事。
育人: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在河大的学习生活不仅为武四新以后的科研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更培养了他对科研的科学态度。在日本东北大学做研究时他感到极大不适,项目负责人事先标注好实验所需材料及所用剂量,并要求他严格按照既定步骤完成实验。他说:“我觉得很滑稽,我已经博士毕业了,他还不相信我的能力。科研工作是严谨的,而不是古板的。他的种种做法都是在把我当成流水线工人对待,而不是一个博士。”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组会中汇报实验进行情况时,他因为使用了没有被允许的方法而受到了质问。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既定方法根本无法完成实验。
这段经历也武四新的教学方法带来了一定影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他只会告诉学生基本研究框架和研究目标,而不是将完整的实验过程告诉学生。他始终坚信,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充分感受实验过程,比得到一组准确却呆板的实验数据更加重要。此外,他还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当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和其他人交流,也可以自己去查询资料寻找答案,让学生学会在探索中学习。为了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他在工作中一向要求严格,签到、组会、任务考核……每一项工作他都严格要求,每一处细节他都认真把控,他认为这是保证一个团队顺利进行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其次,为了激发团队成员的研究热情,他还采用了奖惩制度,比如每月会选择一份做得优秀、详细完善的实验记录,给予一定的奖励。
科研上一丝不苟的他在生活中却像是换了一个人。“武老师和蔼可亲,像我们自己家的长辈一样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谈及生活中的武四新,2019级研究生徐圳这样说。除了团建、聚餐、送吃的这些日常小感动,当学生遇到经济上的困难时,他还会出资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从教几年来,武四新带过很多学生,但无论是毕业已久的老生,还是刚刚拜入门下的新生,每一位他都印象深刻。疫情期间,2018级研究生何萌平将电脑留在了学校,原定的两周放假时间让她觉得不会对个人的毕业论文产生影响。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她困在了家里,返校变得遥遥无期,但论文的进度却不能停滞,何萌平没有办法只能向老师武四新求助。了解到情况后,武四新决定帮她把电脑寄回家中。可是受疫情影响,当时开封的快递公司处于营业状态的寥寥无几,他寻找了几天才将电脑顺利邮寄走。
在学校,秉持着“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教育理念的武四新是学生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但同时他也面临着家庭工作两难的困境。在工作中付出太多的他总是受到妻子的抱怨,“我在很努力地去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但实际上很难平衡。”他无奈地说。让他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初回国时的一个夜晚,三岁儿子由于微生物感染在人民医院治疗,本该在一旁陪护的他却因为实验室突然有事,不得不赶回实验室解决问题。虽然在紧急处理了工作之后他又赶回了儿子身边,但他多少年后谈及此事,他是感到些许愧疚,总觉得亏欠家庭太多。面对妻子为家庭做出的贡献,他表示要多多弥补她,就像当初对妻子的承诺一样:“我不能保证你大富大贵,但我能让你一生无忧。”
担当:我希望这是他们的另一个家
“对于担任这份工作,我是挺意外的。”2011年,武四新本科时的辅导员希望他可以担任侨联副主席的职务,让他在科研之余有管理方面的工作可以进行。
回忆起自己在侨联中做的工作,他喃喃道:“相对来说是比较被动的。”他表示,相比于我校其他民主党派的规章制度,侨联并没有一套成型的严格的秩序。并且,加入侨联后,他了解到我校侨联工作的进行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无论是开封要求的侨情调查,还是开展的调研走访工作,缺乏一种自主性。担任侨联主席以来,他对河大归侨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到了侨联工作的艰难性。在走访过程中,他发现工作人员和归侨之间的陌生感是阻碍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次走访不可能完成任务。”武四新指出,很多时候归侨可能并不愿意回答侨联询问的事情,这样一来,侨联就无法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从而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不便,“我希望归侨能把侨联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家,希望他们和侨联接触时能有归属感。”
今年上半年,我校侨联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捐物,赠送抗疫物资……“在疫情面前,我们能做的其实并不多,但我们在尽己所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
在谈及我校侨联未来的发展时,武四新主席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回来,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科技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会选择回国发展,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我国的出色表现,让更多人深刻认识到了我国的制度优越性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相信,未来学校建设发展中,我们会贡献更多更大的侨联力量。”
武四新的办公桌上,放着几张老照片:实验室全体成员照、2012年毕业照、北京旅行照……一张张照片,留存的不仅是一段段难忘的岁月,更映照了一个科研工作者博大的家国情怀和精彩的奋斗故事。
上一条:身怀纵横才 星驰独不群——河... 下一条:张先飞:坚守学术信仰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