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人物采风

校园风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采风 > 正文
傅声雷:心系青山 共护蓝天
发布时间:2019-09-10 16:33:01   作者:罗鑫

 

   

在河南大学107年的光辉历史中,广大党外代表人士紧紧团结在学校党委周围,同心同向,凝心聚力,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广泛宣传学校党外代表人士中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党外人士务实有为、奋发向上、建功河大的工作热情,凝聚形成推动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发展强大力量,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学校党委统战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优秀党外代表人士采风” 活动。采风对象:学校各时期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中的优秀代表人士,一般由党委统战部在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衡量确定。今天推出第一期《傅声雷:心系青山 共护蓝天》,介绍河南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中原学者、现任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傅声雷。

个人简介


傅声雷,男,1965年8月生,博士,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现任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河南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1996年9月留学美国佐治亚大学生态研究所,1999年12月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4年先后在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恢复生态学、土壤生态学。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模式构建与健康评价、生态系统各生物类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N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SFC-广东省政府联合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各一项;973项目课题一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1)。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014)。中原学者(2017)。河南最美教师(2019)。 

中国科学步入“地下”

记者走进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傅声雷的办公室时,傅声雷亲切的问好先声入耳,电脑桌两旁的卷宗整齐,键鼠的敲击声暂缓。坐在桌前的傅声雷嘴角微扬,外表儒雅,他身后的书柜有窗外的光束照耀。

“土壤”“生态”“生物”的字眼在傅声雷的书柜中最为多见,在交谈中,傅声雷起身找出一本有些年代感的刊物,是2009年5月的《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期刊,他指着封面的一句话念道:

“Science Goes Underground in China.”(中国科学步入地下)。

2009年,傅声雷已经从美国回到祖国有五年了。当时,土壤生态学国际权威期刊《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邀请傅声雷组织了一期专刊,专题即是“中国科学步入地下”,综述了中国科学家在土壤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此之前,傅声雷回忆他刚回国的2004年,

“当时国内关于土壤生态学的研究,相对而言还较薄弱,我一直在寻找合作伙伴,以期推动土壤生态学的发展。”

一次全国生物多样性会议上,傅声雷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马克平研究员相识,简单交谈了工作想法,马克平对其计划萌生兴趣,并探讨了未来的合作计划。

2007年,马克平研究员邀约傅声雷在《生物多样性》期刊上组织了一期关于土壤生态学研究方向的专刊。杂志一经出版,迅即得到了学界同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同,他撰写的综述文章全文下载量排名该刊创刊以来的前十位。

两期专刊的接连发行吸引众多年轻学者步入了专攻土壤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地下中国科学家工作者”队伍,也让国外同行对我国科学家在土壤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有清楚的了解,促进了国内学界与国外的交流学习,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土壤生态学的发展。2009年,傅声雷还获得了土壤生态学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4年,傅声雷应邀担任《生物多样性》期刊的副主编。同时,他还是土壤生态学权威期刊《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直到2018年唯一在国内工作的华人编委。“国家杰青”的光环之上是他的高质量论文、丰厚的研究成果、丰富的研学经历和对学术前沿很好的把握力。自2006年以来,傅声雷一直是土壤生态学权威期刊《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的编委。

 

逢伯乐行千里

“我喜欢和自然打交道的感觉。”出生在“花炮之乡”湖南浏阳的傅声雷,从小就与土地和自然有着十分亲近的感情。

本科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专业的傅声雷,大三去张家界野外实习时,“视看西海云雾中,御笔峰端指长空”的自然壮美震撼了他的心灵,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专注生态学研究的信念。为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傅声雷瞄准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现称华南植物园)的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并通过夜以继日的刻苦学习最终如愿以偿。

傅声雷现在的微信昵称是“华南虎”,正是纪念自己在华南植物园的时光。回忆起攻读硕士,傅声雷首先想起的便是他的导师,“我跟着两位学术造诣极高的老师学习,第一导师余作岳先生的研究方向为恢复生态学,第二导师丁明懋先生为土壤生态学。”恰逢伯乐,加上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傅声雷逐渐在专业领域有了深厚的见地和开阔的视野。

硕士毕业后,傅声雷收到美国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Ariel Lugo 教授的邀请,前往波多黎各的生态学研究站访学一年。在这期间,傅声雷结识了很多美国的优秀的科学家,接触了他们的一些极具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和前沿领域。

在美国佐治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傅声雷师从国际土壤生态学顶尖学者David Coleman教授,对土壤生态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来在加州大学的程维信教授和Howard Ferris 教授的实验室,傅声雷分别从事根际生态学和土壤动物学的博士后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扎实刻苦的学习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傅声雷曾作为主要科学家参加了两项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和一项美国农业部(USDA)的项目;他勤勤恳恳地工作,如饥似渴地学习,打牢了扎实的学术功底,掌握了先进学术科学前沿知识,他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发表了系列高水平论文,在土壤生态学领域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在创新性科研上更是不断开花结果,曾作为主要科学家参加了两项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和一项美国农业部(USDA)的项目。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大洋彼岸已历经九个寒暑的傅声雷,思乡心切,“在那里,终究是客人的身份。”2004年,两位硕士导师在退休之际联系了傅声雷,希望他能回到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接过他俩手里的接力棒,为国家生态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生态领域一声雷

2004年,傅声雷携家眷归国后,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5年,傅声雷在华南植物园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鹤山站)原有基础上,利用50公顷荒地,在国内外首创了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水平的大尺度生态恢复试验野外控制实验研究平台,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引领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野外控制实验研究。

担任鹤山站站长的傅声雷组建起一支专业背景广泛、学科之间良好协作的科研团队,同时依靠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与海外建立合作。在傅声雷看来,“鹤山站地区是华南地区大气、生物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保障。” 通过技术集成,傅声雷又带领团队建立了世界首个“林冠模拟氮沉降和降雨”野外实验平台,以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这套野外控制试验系统已获国家专利授权,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方法学的重要突破。

2009年,傅声雷带领团队又成功申请建设“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还针对南方低效人工林,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以提高森林固碳功能和经济价值并存的综合效益。在纯粹的科研之外,鹤山站还服务于地方和群众。

2012年,通过技术集成,傅声雷带领其研究团队建立了世界上首个“林冠模拟氮沉降和降雨”野外实验平台,以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响应和反馈。这套野外控制试验系统已获国家专利授权,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方法学的重要突破。依托此实验平台,已经获得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随着项目的执行,有望在全球变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5年,傅声雷团队的研究成果“南亚热带典型林分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这为广东省的生态环境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傅声雷归国十年科研报国的一份出彩答卷。

“华南虎”入中原

2016年,为了提高相关学科能力,学校广揽人才,傅声雷以河南大学“攀登计划”地理学科特聘全职教授的身份加入“铁塔牌地学”团队,入职环境与规划学院。

“学校在团队建设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为我组建了一个二十多人的团队,使我能够更加顺利地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谈及来到河大的原因,傅声雷如是说。

 

近年来,傅声雷一直致力于推动“生态地理学”的研究,强调生态学和地理学的交叉融合。在2017年,河南大学进入一流学科大学建设行列,生态地理学也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而生态地理学的发展,也必将助力河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

“生态地理学主要是指生态系统关键功能过程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因此需要在不同地理空间上开展相似的工作,以期得到关键功能过程的普适性规律”。

谈起生态地理学,傅声雷就兴致盎然,滔滔不绝,

“所以,我们从南到北开展了跨不同纬度的大型野外控制实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里强调:学习黄大年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2018年年初,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河南大学地理学教师团队获此殊荣。一百多年来,河南大学地理学科一直步伐坚韧、昂扬向前,涌现出了一大批“黄大年式”的优秀人才。作为第一代“铁塔牌地学人”的冯景兰,倡导围绕黄河开展地理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傅声雷也是如此,他综合考察河南省的具体情况,在2018年初牵头成立了省校共建的河南省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以解析大气污染的来源,了解变化趋势,最终找寻治理的办法。

傅声雷对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关键词“美丽”感触最深,在他看来,“美丽”是环境美丽,也是人心美丽。

“作为生态研究工作者,我们的职责就是把环境进行优化,把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给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他和他的团队也正在为打造“美丽河南”耕耘不止,竭心尽力。

2018年,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河南大学教授傅声雷当选“中原学者”。


同心同向聚人才

傅声雷谈起自己留学归来,再从华南走到中原,“能尽一份力量,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也是回家的初衷之一”。恰逢其时,恰得其势。2018年底,学校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成立河南大学欧美同学会,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留学人员工作,为留学归国人员知识报国搭建舞台,傅声雷深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被一致推举为河南大学欧美同学会首任会长。

“首先是坚持同心同向。爱国荣校是我校的传统,心系学校,心系国家,心系人民的赤子之心是同样的。”傅声雷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里强调,

“留联会要与学校党委同心,与党中央同向,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党和人民的事业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傅声雷把欧美同学会比作台子和梯子,

“同学会要坚持搭台架梯。要架设一条向学校举荐人才的梯子,使更多的优秀留学人员加盟河南大学、或与学校开展合作,为服务学校发展,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要搭建一个让大家充分展现自我才智的平台,让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和领域的会员在联谊交流中提升自我,在牵线搭桥中展现自我,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实现自我。”

 

在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傅声雷作为省政协委员提交了“多部门联动攻关,共护蓝天白云”的提案。傅声雷称,中部地区是我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且黄河以北的安阳、新乡、濮阳、鹤壁、郑州、开封等地是京津冀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问题面临严峻挑战。为此,他建议增加监测设施、加强数据共享,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启动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安全,加强多部门联合联动攻关;加强与周边省市、地区合作。

该提案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旨在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防治大气污染的攻坚战、持久战建言献策。提案建议的落实将有效缓解黄河以北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并为大气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傅声雷还认为,“环境好了,对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同时,傅声雷牵头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将聚集大气科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人才,通过理论探索、经验积累,为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搭台架梯育人才

在教学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直是傅声雷的教学心得,他认为导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成才,为学生架梯,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自我去成长。在华南植物园工作时,傅声雷就被评为“优秀研究员指导教师”,他指导的学生张卫信,围绕土壤生物与全球变化开展科研工作,和美国学者合作揭示了蚯蚓入侵的新机制并提出了蚯蚓可以促进土壤碳净固存的观点,其结果发表在生态学权威期刊Ecology 和综合类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傅声雷也常常和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以此勉励学生,优秀的人才是如何炼成的。对于团队和学生,傅声雷奉行目标管理法,

“科学家没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我也不要求我的学生必须在固定时间上班,但是我要求他们要按计划完成所制定的目标。我们定期召开内部会议,检查工作进展,把关数据质量都是必不可少的。”

 

以土壤生态学为研究方向的邵元虎作为傅声雷研究团队成员之一,针对日常的科研,他说道:“傅老师能力很强,但十分民主,对于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分歧问题,他不会一家独断,而会认真和我们一起讨论分析,再做决定。”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张晨露,硕博均师从傅声雷,提起老师时,她面带微笑。

“傅老师取得的成就与他严谨的治学态度、超强的执行力密不可分。他笑起来十分具有亲和力,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并把优点放大。在工作中,他经常鼓励我们,让我们建立自信,给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傅声雷不仅为学生的成才指引方向,也常教诲学生,“工作与生活应是相辅相成的,有个良好的平衡关系十分重要。”平日里,傅声雷酷爱踢足球,每逢周末,不管日晒雨淋,都要和球友们切磋球技。已有三十余年,另外,他还与书为伴,除了读专业书外,也会陪伴妻子和孩子读一些名人传记,使闲暇时光溢满了书香。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一直是傅声雷的座右铭,编辑在他的微信签名栏里。他是中国“地下”的“华南虎”,归国一声雷,发展华南植物园,耕耘生态学科边界;他是“国家杰青”,入“百人计划”,扎根服务广东华南地区十年;他是铁塔牌的“黄大年式教师”,获“中原学者”之美誉,不拘一格聚人才。不论是华南的赤壤,还是中原的黄土,成就斐然的傅声雷依旧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依旧深深扎根于脚下的土地,不论是华南的赤壤,还是中原的黄土,依旧情系中国的“华南虎”,依旧情系国家和人民,青山和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