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今天,那位“一张洋面孔、一颗中国心”的河大老师走了

日期:2022年04月07日 10:13

“每当鸢尾花开,我们都会想念您”

噩耗传来,痛别吴雪莉先生!

47日,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雪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开封逝世,享年96岁。

她,21岁第一次踏入中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整整75年。

她,被周恩来总理特批加入中国国籍。

她,珍藏着一面制作于1949930日的五星红旗,每逢国庆,她会小心翼翼地挂在自家门前。

她,执教于河南大学,是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国培养了3000余名本科生、300余名硕士生和博士生。

她,被授予“十大功勋外教”称号,被誉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红娘”。

她叫吴雪莉,华籍美裔人,她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

她走了,师生们哭了

7日,河南大学发文沉痛悼念吴雪莉先生。

“吴雪莉先生品格高洁,为人师表,成就卓著,垂范后学。先生以河南大学为家,毕生献给学校的教学科研事业,晚年仍一往情深地支持‘双航母’战略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并做了许多有益工作,深受全校师生爱戴。吴雪莉先生的去世是河南大学的重大损失,全校上下十分悲痛!”

在留言区,满满都是师生们和网友们对吴雪莉的思念和追忆。

网友“绕梁之音”说,“吴老师的传奇,一直都在。她爱河大,河大爱她!”

网友“茗念”说;“您是跨越国别的大先生。课堂上,您是怀着仁心育人的师者,生活中,您操着一口开封话,总是乐观旷达。

网友“张开疆你妈妈说你太胖了”说,“河大90周年校庆,作为大二学生的我,看着可爱的老太太说她和河大的一切,深深地懂得人,总是要干事情才有价值

网友“荷风”说,“吴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每每看到鸢尾花开,我都会想念您。老师,您安心地走吧,您永远活在学生们的心中。”

她和学生们的故事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关合凤:

“我是您学生中最幸运的一个。”关合凤说,从大一入校、研究生论文指导,到成为吴雪莉的第一位博士生,在外人眼中,她们的关系情同母女。

谈及第一次和吴雪莉的遇见,关合凤印象深刻。“1980年入校的第一个学期,我就有幸聆听吴老师在6号楼的文化讲座,还得以在元旦晚会上目睹她翩翩起舞的风姿。

关合凤说,因为吴老师,她开始学习识鸟。“大四那年,在大礼堂二楼的教室,她为我们讲授美国文学时,为活跃课堂气氛,让我们猜一种鸟的名字,线索是鸟的叫声像‘Eat a cup of tea’,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时,她才给出谜底——吃盆茶。记得当时很多同学都恍然大悟,赞叹吴老师对中国民间文化的深入了解。遗憾的是,至今我还不清楚那种鸟的学名。

在关合凤心中,作为硕士论文指导老师的吴雪莉,除了在学业上的严格要求,更多的是教会了她许多做人的道理。“她帮我们建立了正确的恋爱观,她让我去校医院对面摆摊的老太太处买鸡蛋;我对植物的热爱也源自她的熏陶,还曾从她家小园移走两株鸢尾。后来每每见到这种花,我都会想起她教我这是bearded iris

“吴老师,这辈子,您选择在河南大学当教师,很值!”

@“诲人也倦”(网名)

“毕业后,我也当了老师。吴老师一直是心中的榜样。”网友“诲人也倦”回忆说,“读书时,晚自习后会到大礼堂至大门口那条路的路灯下读课文,经常碰到老太太散步。时间久了,听脚步声就知道老太太过来了。”

“那时年轻,不懂事,又求知心切,遇到问题总是会拦下老太太问,老太太也不厌其烦,一一解答。”

“一天晚自习后,在树丛后路灯下读课文,听见有人问‘who`s there?’,走出树丛,看见吴老师,她说你刚才读的一个词应该这样读……”

“当年的吴老师55岁,是学生心目中的严师慈母。

@

网友“正”回忆说,在外院附近偶尔还能邂逅吴先生,每次都对先生脸上洋溢的笑容和热情的招呼印象深刻。

“我读书的时候,吴先生的小院就在外院旁边,矮矮的红砖墙内是一簇密密的翠竹,在静谧的小院门口,总能见到悬挂着的一面红星红旗。”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地址:中国 河南 开封.明伦街/金明大道 邮编:475001/475004 电话:0371-26566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