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团学风采|新闻与传播学院红心石榴籽民族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25年07月28日 16:13

图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为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下乡实践团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探访之旅,用年轻的笔与镜头将曾在枪林弹雨中闪光的故事,酿成更多人可以看到的星光,照亮前行之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乌鲁木齐团市委青志协的统筹协调下,7月28日,实践团成员和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岚、乌鲁木齐老兵公益服务队秘书长蔡体印、老兵故事馆副馆长王敏胜一起聆听了两位老兵的峥嵘故事、参观了老兵公益时光记忆馆,感悟到红色精神穿越时空的磅礴力量。

本次实践活动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陈文泰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红心石榴籽"民族实践团是一支由新闻传播学院、文学院多学科背景学生组成的跨专业团队。团队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陈文泰指导,广告学专业王贵星担任负责人,成员包括王贵星、张凤怡、张众一、王镡嫣然、邱悦、王靖茹、毋子怡、张祖毓8位同学。

图片

上午:对话毛主席警卫员柏灵,感悟忠诚与担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实践团首站来到毛主席警卫员柏灵家中。柏灵原名雷启文,1936年生于贵州瓮安,1953年入伍成为北京公安二师师直工兵连战士,1955年因表现突出选调至中央警卫团,贴身保卫毛主席直至1958年。离休后,他仍以军人作风投身红色教育,用一生践行忠诚与担当。

交流中,柏灵回忆起保卫毛主席时的细节,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叮嘱大学生们“珍惜当下幸福,为国家富强发力”。其朴实话语与传奇经历,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老一辈革命者的信仰力量。

下午:聆听参战老兵辛培仁的烽火岁月与为民情怀

图片
图片


午后,实践团走进参战老兵辛培仁家。夫妇二人特意采购新鲜羊肉、老汉瓜、蟠桃等,用满满一桌新疆特色美食展现热情。


辛培仁的人生堪称革命史诗:烽火年代投身战场,在枪林弹雨中铸就钢铁意志;和平时期走村串户访民情、助生产、兴教育,转业后扎根地方推动基建、守护民生,更以言传身教传承红色基因。

他讲述的战斗故事与为民点滴,让大学生们读懂了“革命不止于战场,奉献见于日常”的深意,更感受到新疆人民豪爽好客背后的温暖底色。

收官站:探秘老兵公益时光记忆馆,触摸历史与多元文化




行程最后一站是老兵公益时光记忆馆。馆内泛黄的军装、斑驳的勋章、珍贵的历史照片,无声诉说着老兵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牺牲与奉献,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扑面而来。

此外,馆内非遗展区陈列着艾德莱斯绸、手工刺绣、民族乐器等展品,古城北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岚化身“新疆代言人”,详解每件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并寄语青年“当好乌鲁木齐的宣传员”。多元文化与红色历史的交融,让实践团对新疆的历史与当下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当夕阳为乌鲁木齐的街巷镀上金边,这场红色之旅悄然落幕,却在每个人心中播下了永不褪色的种子。柏灵老人的勋章折射着初心,辛培仁家的羊肉香气里藏着家国,记忆馆的老照片与艾德莱斯绸的光泽交织成岁月的诗行。那些听过的故事、触过的温度、见过的斑斓,终将化作实践团成员行囊里的星光——照亮他们往后的书斋与征途,也让红色的火种乘着青年的脚步,越过天山与黄河,在更多人心中,生长出永不熄灭的热爱与担当。

















图片
图片


来自于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微

编辑 | 赵一鸥 张珂嘉

一审:王鲜萍 一校:韩任成

二审:贾银兰 二校:徐亚晖

三审:黄   鑫 三校:李   立


图片


 地址:中国 河南 开封.明伦街/金明大道 郑州.明理路 邮编:475001/475004/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