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07月13日 20:41
为探索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攀枝花经验,助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河南大学组建民族团结实践团队前往四川省攀枝花市进行实地调研。
团队由王广瑞担任指导老师,贺颖担任思政老师,赵婧舒担任安全老师,成员来自欧亚国际学院的8名本科生:刘茜文、陈劲辉、宋迎瀛、程传霖、罗贝尔、孟妍冰、李若畅、栗从轩。
7月12日,河南大学攀枝花民族团结调研团历经13小时车程抵达四川省攀枝花市。
7月13日,调研团正式启动调研工作。首日行程中,团队通过探访历史场馆、对话地方文化工作者、考察自然保护区,多维度深入了解攀枝花市的历史脉络、文化特质与生态基底,为后续调研奠定坚实基础。
上午,调研团首站来到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在专业讲解人员的陪同下,团队成员仔细参观了馆内丰富的实物展品、历史图片与文献资料,认真聆听三线建设时期的奋斗故事。从“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到“战天斗地建钢城”的壮举,团队成员们深刻领悟了三线建设中凝聚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文化特质,对这座城市的发展根基与精神内核也有了直观认识。
随后,团队走访攀枝花市地方志办公室,专访了负责人李明成先生。李明成针对调研团队关注的“三线建设中的民族团结”问题,结合历史实例详细解读,强调三线建设本身就是一场多民族共同参与、协同奋斗的实践,各族建设者在攻坚克难中结下深厚情谊,为城市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他还特别提及“红旗精神”在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团队理解当地民族关系的历史渊源提供了关键视角。李明成还围绕近年来攀枝花市的文化建设成果展开分享,重点阐述了城市在发展中形成的包容特质——这种特质既源于三线建设时期五湖四海建设者的汇聚融合,也体现在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中。
下午,调研团队转场至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通过实地参观种类丰富的亚热带植物、浏览植物旁的牌示科普,成员们了解了这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成果,以及苏铁这一“植物活化石”与当地生态系统、生计方式的关联。此次参观不仅让团队直观感受了攀枝花独特的自然禀赋,也为探究“生态保护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供了现实样本,丰富了调研的维度。
首日调研行程紧凑而充实,团队从历史精神、文化建设、民族协作到生态基底等多个层面,对攀枝花市有了初步的整体认知。调研团将以首日收获为起点,持续深入基层,为“攀枝花民族团结示范点”研究收集扎实素材,为“攀枝花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各民族在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一条:统战部党支部赴河南省廉政文... 下一条:我校举行2025年“石榴籽 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