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05月17日 09:55
2020年11月26日,中国援赞比亚第22批医疗队离开了祖国,我登上了飞往非洲的航班,作为医疗队的一名队员,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非医疗工作。
身为一名临床麻醉医生,我深知援非医疗工作的责任和使命,它不仅仅是救死扶伤,更承载的是生命的重量,援非有一个永远不变的主题,那就是奉献,奉献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大爱无疆的胸怀。
到赞比亚后,我们经过隔离、工作交接、办理各种所需证件后,就正式投入到了医疗援助工作。我被分到了赞比亚首都的UTH医院。工作中,我始终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我尽量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工作,从不迟到、不早退,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工作中我也会把国内先进的麻醉技术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们非常好学,我希望通过对年轻医生的培养,真正的给他们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中国医生”。在赞比亚的455天里,手术麻醉我做了400多台。带教学生近百人,开展新业务有中心静脉穿刺和椎管内复合吸入麻醉。
在赞比亚驻地过年
援赞难忘的事
上班后不久,我和该医院的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成功抢救了一颅脑外伤的非洲患儿,经过我和该医生的共同努力,手术非常成功,该患儿转危为安。患儿出院当天,当他全家向我们表示感谢时,我能深深感受到,我们所做的不仅是挽救了一个生命,它更是增强了中国和赞比亚人民的友谊,也是我们医疗队的责任和使命!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2021年9月27日,虽然已过去七个多月,但现在还历历在目。那时我在赞比亚UTH医院麻醉科工作近十个月了,也是我轮转到妇产科手术室第3个月,下个月我就要去综合手术室了。这个医院虽然是赞比亚规模最大、医疗水平最高的医院,但是麻醉科缺医少药也时有发生,有时候甚至会断药。比如全身麻醉常用的肌松药已经断药一个多月了,唯一的一个阿片类镇痛药盐酸哌替啶也缺了快一周了,全麻药只剩下吸入药氟烷了。我们现在只能开展椎管内麻醉,也就是大家说的半身麻醉了,而一般的大手术只能暂停了。这天早上七点半,我来到手术室麻醉科,我的助手Dr. Char非常难过地告诉我,今天有一个名叫Alice的病人,家是卡萨马下面一个部落里的,离首都卢萨卡将近800公里。Alice家里非常困难,有5个孩子,最小的才3岁。他丈夫由于车祸也于去年去世了。而如今她又查出了子宫内膜癌,不过,还好她是早期的。如果现在手术可能愈后较好,而现在由于我们不能开展全麻,只能停掉手术。Dr.Char都快哭了,她是个善良的女孩。我赶紧安慰她,我说我来想办法。我带着Dr.Char先看了一下病人,然后又看了病历。病人还年轻,才32岁。该患者一般体质还可以。我给她制定了麻醉方案,椎管内麻醉复合吸入麻醉的方法。手术进行了六个小时,还算顺利。在他们医院,以前像这类手术单纯依靠椎管内麻醉肯定是完成不了的。术后,我和Dr.Char虽然很累,但我们很开心。她竖着大拇指对我说“you are awesome”!我回她说,“the same to you”。这也是赞比亚开展的第一例复合麻醉。
生活中,我发扬了农工党员的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工作之余,我和队友们在驻地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些蔬菜等。一是可以丰富一下我们单一的蔬菜食谱,二是可以锻炼一下我们的体力,三是可以培养队友们之间的感情,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
和队友在驻地开垦荒地
指导当地年轻麻醉医生
与当地麻醉医生合影
我的援赞感想
第一,赞比亚虽然很落后,但是人民很朴实,善良,乐观。第二,他们缺医少药,医疗技术水平有限,确实需要我们帮助。能为他们做一点事情我感到很有意义,能为中赞友谊做一点贡献我也很高兴。第三,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康,我为我强大的祖国而骄傲。
援非生活,是终生难忘的,虽然很艰苦,但我不后悔,我经历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这会使我变得更加坚强,也会让我更加懂得担当!无论是时光荏苒,还是岁月变迁,无论是十年以后,还是匆匆那年,有限的生命里,感谢我遇到的所有的人,生命的篇章里,援非是一页精彩的呈现,值得回忆的总是铭心刻骨,曾经感动的也会写入思念,愿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无悔青春,看过的每一眼都慢慢沉淀。
上一条:“一枝一叶总关情”——社员... 下一条:致敬·缅怀·传承 河大举办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