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年03月12日 13:29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综合施策补齐中西部高等教育短板
央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记者管昕 张佳琪 河南台记者朱圣宇)如何补齐教育短板,充分发挥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重点关注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国家对中西部高校的支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议统筹考虑,综合施策,合理布局,补齐中西部高等教育短板,提升中西部高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接受央广记者专访(央广记者 管昕 摄)
观点:发挥好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自身努力和政策支持缺一不可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教育和人才起了关键的作用。”宋纯鹏说,“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但由于历史、区位、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高等教育是个短板,如何把这个短板补齐,更好地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
他举例说,河南作为经济大省,2018年GDP总量达到4.8万亿元,位居中西部省份之首。“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一批高水平大学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2017年9月,河南两所高校进入“双一流”高校建设序列。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如何利用好这个机遇把大学建设好,在区域经济发展当中,更好地发挥大学的支撑作用,也是宋纯鹏长期思考的问题。“对于‘双一流’高校建设,要想把学校建设得更好,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要更好地利用政策空间,寻求资源支持,二者缺一不可。”宋纯鹏说,就河南大学来讲,在建设过程当中,首先自身要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另外,让政策很快落地生根,有效地显示出其支撑作用,也是学校发展过程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因素。
现状:中西部高校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区域经济支撑能力不足
统计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的18个省份拥有人口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3.6%;拥有地方所属普通高等学校1360所,占全国总数的51.8%。
“促进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重大战略部署。高等教育是促进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迫切需要高校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创新引领和智力支持。”他表示,尽管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和领导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因为人口多、底子薄,历史欠账太多,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足。
宋纯鹏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历次高水平大学调整布局中,一直呈现出“东强西弱”的非均衡发展局面,中西部高水平大学的数量偏少。以75所教育直属高校为例,中西部18个省份一共才22所,占29%,仍有13个中西部省份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双一流”建设布局中,国家向中西部倾斜,共有46所高校进入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序列,占总数的33.6%,取得历史性突破,但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国家以“部省合建”的模式重点支持13个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省份的14所高校,但是“一省一校”的布局意味着中西部高校获得中央财政投入远远低于东部省份。
他认为,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校办学实力、高层次人才聚集软硬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西部高校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高层次人才规模偏小的问题,成为制约中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2013—2017年,中西部高校“两院”院士入选人数只有36人,是全国入选总数的15.5%;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优青等四类高层次人才有1072人,只占全国入选总数的16.9%;8个省份高校无人入选“两院”院士,有7个省份高校入选六类人才总数在10人以下。
宋纯鹏表示,除了高层次人才体量偏小之外,国家重点学科数量、科技创新平台和研究生招生规模偏少也是造成中西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对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不强的重要因素。以河南省为例,全省有130多所,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4位,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都位居全国第3位。但是,在上千个国家重点学科中,河南只有8个;160多个分布在全国高校的国家(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河南高校只有2个;2017年,河南省招生研究生1.84万人,占当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数的2.28%,其中招生博士生648人,只占全国博士生招生总数的0.7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河南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问题:河南对教育投入已使出“洪荒之力” 高等教育投入总体还不足
宋纯鹏注意到,连续几年,河南每年投入教育的财政资金超过1000亿,将近1/4的全省财政收入用于教育的发展,支出比例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河南拟筹措资金40.27亿元推进“双一流”建设,今后三年省财政还将在科研经费、基建资金等方面对郑大、河大给予支持。就拿2018年来说,河南投入“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7.7亿元,把“双一流”建设列为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逐月督促进展情况。“应该说,河南已使出了洪荒之力来推动教育发展。但是对于高等教育规模较大的河南来说,高等教育总体投入仍然不足,高校办学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等方面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宋纯鹏说,近几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也给了很大的支持。比如,2017年,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实现了河南省高等教育历史性突破。“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上,中央也给河南高校了很多支持。但是相对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来说,地方大学和他们无论是资金还是政策支持上还有很大差距。”他说,“中西部高校还需要中央给予进一步支持。这种支持,不单是财政投入上的支持,更需要政策上的支持,需要综合施策。”
建议:综合施策,补齐短板,提升高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直以来,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在河南布局的中央财政支持高校偏少。去年,中央启动“部省合建”工作,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建设,相关政策和支持与部属高校一视同仁。
“但这依然是按照‘一省一校’的原则来支持。对于河南来说,目前全省只有郑州大学进入‘部省合建’高校行列,有限的中央财政支持很难有效支撑河南省规模庞大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而影响河南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宋纯鹏说,“这对有1亿人口的大省河南来说,中央财政支持的高校数量还远远不够,应该在河南布局更多中央财政支持的高校。”
“现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通过‘部省合建’进行支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只是简单以区域来划分为‘一省一校’,这样看似平衡,未来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平衡,还要综合考虑各区域发展的特殊性。”宋纯鹏说,河南是人口大省,占全国总人口的7%,占西部省份总人口的12.8%,意味着只有极少数河南考生能享受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这样一个有1亿多人口的大省,和其他有几百万人口的省份一样,只有1所‘部省合建’高校,这远远满足不了河南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也远远满足不了河南人民对‘上好大学’的需求。”
“建议相关部门在进行宏观政策制定的时候,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补齐中西部高等教育短板,突破‘一省一校’的限制,应充分考虑不同省区之间、不同经济区之间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等因素,有计划地将中西部地区办学历史长、发展实力强、社会影响大、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地方高校纳入‘部省合建’高校行列。”宋纯鹏建议,“此外,在‘部省合建’布局的基础上,国家应制定实施更多的支持举措和支持路径,扶持一批中西部地方高校快速发展,例如,重点支持‘省部共建’高校建设,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模式指导支持‘省部共建’高校,在经费投入、指标分配、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同等对待,巩固和发展我国教育‘奋进之笔’的成果。”
“在新一轮国家高等教育优化布局和推进实施《教育现代化2035》过程中,对中西部地方高校给予更多的支持,在学科建设、重点研究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学位点及博士招生指标分配、生均经费拨付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推动中西部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造新的高等教育品牌,支撑中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宋纯鹏说。
上一条:“弘扬河大精神,助力双一流... 下一条: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